评析
【注释】: 1、《海上》四首是一组史诗,作于顺治三年(丙戌年,1646)秋间,叙述乙酉、丙戌两年的东南大事。乙酉(1645)六月,南明福王(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涝相断降清;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监国,而黄道周等于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元降武,遥受作者兵部职方司之职。丙戌年春,将赴闽中,以母丧未葬,不果行;六月,清兵渡钱塘江,鲁王弃绍兴,由江门入海,其时唐王犹驻延平(今福建南平)。入秋,作者乡居登山望海,感慨而作此诗,对明王室既哀其衰败、嗟其失计,又望其恢复,交织着忧国忧民的沉郁心情。前人对这一组诗评价很高,认为可拟于杜甫的《秋兴》八首。2、这首诗有感于鲁王遁海而作(依黄节说)。3、“十年”二句:自崇祯初年,清兵即入关,干戈不息,百姓涂炭;以后又有农民起义军与明军的战争,故诗中云云。十年, 系约举成数。苍生,人民。 老,久。吊哭,一本作“痛哭”。4、“水涌”二句:写望海时的想象。白鸟,一本作“白马”。神山、仙阙,借喻海上抗清根据地。黄金,《史记·封禅书》:“此三神山(方丈、蓬莱、瀛洲)者,其传在渤海中……诸神仙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黄金银为宫阙。”5、“此中”二句:疑指海上弹丸之地,恐难作为抗清根据地,以符遗民的愿望。黄节注引《南疆逸史》:“鲁王之出海也,富乎将军张名振弃石浦,以舟车扈(随从)王至舟山,黄斌卿不纳。”以为指张名振被拒事。酬,偿。黄斌卿,莆田人,舟山守将。烈士,壮怀激烈之士。
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
削迹行吟久不归,修门旧馆露先晞。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彩笔夏枯湘水竹,清风春尽首山薇。斯文万古将谁属,共尔衰迟老布衣。
海上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铖才。
秋山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过苏禄国王墓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磾。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冰壮尨狐出,十二城荒白鹤栖。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关中杂诗 其一
文史生涯拙,关河岁月劳。幽情便水竹,逸韵老蓬蒿。独雁飞常迅,寒鸡宿愈高。一窥西华顶,天下小秋毫。
赠孙徵君奇逢
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微言垂旧学,懿德本先民。早岁多良友,同时尽诤臣。苍黄悲诏狱,慷慨急交亲。党锢时方解,儒林气始申。明廷来尺一,空谷贲蒲轮。未改幽栖志,聊存不辱身。名高悬白日,道大屈黄巾。卫国容尼父,燕山住子春。门人持笈满,郡守式庐频。竹柏心弥劲,陶镕化益醇。登年几上寿,乐道即长贫。尚有传经日,非无拜老辰。伏生终入汉,绮里只辞秦。自愧材能劣,深承意谊真。惟应从卜筑,长与讲堂邻。
浏览全部 57 首
余为郎七载自被谴命忽尔逾年五日郡斋北望依依乃忆长孺禁闼之对子寿积恋之篇独何为哉聊申短述见古今之情有同焉耳二首 其二
昔忝含香贵,浮年屡已侵。自期酬白璧,谁道铄黄金。命缕愁来续,恩波谴去深。荆南尝积恋,行见鄙人心。
偈
三千里路礼师颜,师已归真塔已关。鬼神哭泣嗟无主,空山只见水潺湲。
金山
十年思胜地,此日试登临。海气侵云湿,江光带雨深。宁堪方外想,粗了未来心。倚槛频恣眺,阴风动客襟。
奉寄邃庵相公
徵书北阙朝朝下,不见东山起谢安。黄阁两朝心自赤,苍生四海泪曾乾。云霄桃李犹门径,岁月丝纶只钓竿。舟楫愿公长好在,风江日夜有波澜。
和仲宾监县游考亭韵
几度清游溪上亭,更于何处觅仙灵。一庭花落黄金粟,千里山开绿玉屏。人世可怜春又老,客乡相见眼偏青。草堂久望高车过,日日柴扉不敢扃。
燕昭王墓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