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四言诗
《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一章)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二章)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三章)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四章)

 

评析

《毛诗注疏》:

《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兴也。籊籊,长而杀也。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籊,他历反。钓音吊。杀,色界反。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笺云:我岂不思与君子为室家乎?君子疏远己,己无由致此道。○远如字,又于万反,注同。 [疏]“籊籊”至“致之”。○正义曰:籊籊然长而杀之竹竿,以钓于淇,必得鱼,乃成为善钓,以兴妇人嫁于夫,必得礼,乃成为室家。今君子不以礼答己,己岂不思与尔君子为室家乎?但君子疏远于己,己无由致此室家之道耳 。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源,小水之源。淇水,大水也。笺云:小水有流入大水之道,犹妇人有嫁于君子之礼。今水相与为左右而已,亦以喻已不见答。 [疏]传“泉源”至“大水”。○正义曰:泉源者,泉水初出,故云小水之源。淇则卫地之川,故知大水。笺申说之,言小水有流入大水合为一之道,犹妇人于君子有相亲幸之礼。今淇水与泉源左右而已,不相入,犹君子与已异处,不相亲,故以喻己之不见答。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笺云:行,道也。女子有道当嫁耳,不以不答而违妇礼。○远,于万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瑳,巧笑貌。傩,行有节度。笺云:己虽不见答,犹不恶君子,美其容貌与礼仪也。○瑳,七可反,沈又七何反。傩,乃可反,《说文》云:“行有节也。”恶,乌路反。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浟浟,流貌。桧,柏叶松身。楫,所以桌舟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礼而备。笺云:此伤己今不得夫妇之礼。○浟,本亦作“浟”,音由。桧,古活反,又古会反,木名。楫,本又作“楫”,子叶反,徐音集,《方言》云:“楫谓之桡,或谓之桌。”《释名》云:“楫,捷也,拨水舟行捷疾也。”桡音饶。桌,直教反。 [疏]传“桧,柏叶”至“而备”。○正义曰:《释木》云“桧,柏叶松身”。《书》作“栝”字。《禹贡》云:“杶干栝柏。”注云:“柏叶松身曰栝。”与此一也。言楫所以桌舟,以喻女所以配男。此不答之诗,以舟楫喻男女,故反而为兴,言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礼而备。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出游,思乡卫之道。笺云:适异国而不见答,其除此忧,维有归耳。○乡,本又作“向”,同,许亮反。 [疏]传“出游,思乡卫之道”。○正义曰:今定本“思”作“斯”,或误。 《竹竿》四章,章四句。

《诗经通论》: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本韵。○赋也。下同。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本韵。○集传误「作父母兄弟」。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本韵。[评]简,妙,风致嫣然。淇水鑴鑴,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本韵。 小序谓「卫女思归」,是。大序增以「不见答」,臆说也。何玄子谓泉水及此篇皆许穆夫人作。按泉水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又云「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此篇亦皆有之。夫两人之作,或前或后,用其语可也,必无一人之作而两篇重复者。余详泉水。此或许穆夫人之媵亦──亦卫女──而思归,和其嫡夫人之作,如此则用其语乃可耳。故愚于两篇重句,益知主许穆夫人之作之说为非,而信其媵之作者之或是也。
【竹竿四章,章四句。】

诗经的其他作品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