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其五十四

古风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①。

评析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萧士赟注:此篇首两句乃居高见远之意也。三句、四句比小人据高位而君子在野也。五句至八句盖谓当时君子亦有用世之意,而在朝无君子以安之,反不如小人之得位,呼俦引类至于万族之多也。末句借晋为喻,谓如此则君子道消,风俗颓靡,居然可知,若阮籍之途穷后恸哭,毋乃见事之晚乎!

《李太白文集》:

(郭云鹏本):徐祯卿云:穷途恸哭。萧解未善。言风既颓矣。途既穷矣,方可恸哭而已。

《唐宋诗醇》:

天宝以还,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矣。物亦各从其类也。篇中连类引象,杂而不越,途穷恸哭亦无可如何而已。

以下总评《韵语阳秋》:

李太白《古风》二卷,近七十篇,分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或欲折若木而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挹卫叔卿。或欲借白鹿于赤忪子。或欲餐金光于安期生。岂非因贺季真有“谪仙”之目,而固为是以信其说邪?抑身不用,郁郁不得志,而思高举远引邪?

《朱子语类》:

《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

《后村诗话》:

此六十八首,与陈拾遗《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诸人皆在下风。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朱子云:太白《古风》自子昂《感遇》中来。然陈以精深,李以鸿朗。而陈有意乎古,李近自然。

《李杜诗通》:

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性灵,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似嗣宗诗旨渊放,而文多隐避,归趣未易测求。子昂淘洗过洁,韵不及阮、而浑穆之象,尚多包含。太白六十篇中,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循径而窥,又觉易尽。此则役于风气之递盛,不得不以才情相胜,宣泄见长。律之德制、未免言表系外,尚有可议;亦时会使然,非后贤果不及前哲也。

《诗镜总论》:

太白《古风》八十二首,发源于汉魏,而托体于阮公。然寄托犹苦不深,而作用间尚未尽委蛇盘礴之妙,要之雅道时存。

《漫堂说诗》:

阮嗣宗《咏怀》、陈子吊《感遇》、李太白《古风》、韦苏州《拟古》,皆得《十九首》遗意。于麟云:“唐无古诗而有其古诗。”彼仅以苏、李《十九首》为古诗耳;然则子昂、太白诸公非古诗乎?余意历代五古,各有擅长。

《唐诗笺要》:

太白《古风》较伯玉《感遇》似过为激楚之间,而韵度少减。“糟糠养贤才”、“浮云蔽紫闼”,允涉径露。

《瓯北诗话》:

《古风》五十九首非一时之作,年代先后亦无伦次,盖后人取其无题苦汇为一卷耳。

《竹林答问》:

太白《古诗》五十九首,是被放后蒿目时事,洞烛乱源,而忧谗畏讥,不敢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