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对客
窗壁风回午枕凉,清谈相对一胡床。心知帝力同天地,能使人间白日长。
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扁舟过客十年事,一梦此山愁至今。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其二
十月颍水冰,问君行何为。行不顾斗米,自与五湖期。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此后君最乐,穷年得游嬉。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应怜故人愁(张本作意),回首一相思。
金陵报恩大师西堂方丈二首 其二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北窗
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时须。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浏览全部 1783 首
秦沟粉黛砖砚诗
邹峄野火焚,会稽残字假。不见秦代碑,犹见秦宫瓦。萯阳云树暗,兰池烟草萋。不见秦宫瓦,乃见秦沟泥。沟泥亦非泥,洗妆渍粉泽。脂红与黛翠,残香敛魂魄。祖龙平六国,后宫罗婵娟。永巷等阴隧,不见卅六年。清渭涨腻流,远绕骊山路。此砖何自得,应近骊山树。建业印模糊,铁厓书妩媚。何如青陵台,驳落苔花翠。秦云不可见,秦月犹在空。寂寂澄心堂,郁郁阿房宫。
予既祀华山将之蓝田之温泉复取道骊山从者告予曰此焚书坑也予叹虐政之狂奸斯之恶为之弹指者久之于乎始皇其坑儒耶儒其坑始皇耶后人必有能辩之者虽然六经之道炳如日星而阿房之宫骊山之墓盖已付楚人之一炬牧竖之遗烬矣太息之不足因作长歌以哀之
我来刮目骊山下,为爱骊山一驻马。从臣指我焚书坑,不觉风前清泪洒。却忆当年秦始皇,鱼肉六国真豺狼。奸斯阿附助凶燄,困敝黔首如牛羊。虐政翻嫌人腹议,偶语诗书者弃市。秦人乃以死为安,争敢编青作私史。六经诸子尽输官,章缝无复儒衣冠。万卷千编归一炬,守尉谁敢留余残。讵识诗书如日月,日月遭秦真暂蚀。孔壁还藏科斗文,至今日月同无息。祖龙死去楚人来,秦宫三月飞烟埃。空有骊山山下墓,珠襦玉匣俱成灰。远恨狂秦还一笑,驱车又上蓝田道。斜阳荆棘满荒陵,行人惟吊旌儒庙。
华清偶成
骊山秀色古今同,尽入诗人感慨中。只徇霓裳一曲乐,不知天下乐无穷。
四民诗 士 其三 工
先王教百工,作为天下器。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记。嗟嗟远圣人,制度日以纷。窈窕阿房宫,万态横青云。荧煌甲乙帐,一朝那肯焚。秦汉骄心起,陈隋益其侈。鼓舞天下风,滔滔弗能止。可甚佛老徒,不取慈俭书。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茅茨帝者荣,今为庶人耻。宜哉老成言,欲攦般输指。
咏镜
阿房宫中星万点,荧荧绮户秋波滟。当年对此知何人,香销腻玉愁云掩。照胆铸成粉黛悲,三千宫女敛蛾眉。骊山未毕重瞳入,咸阳三月青磷窥。自从埋照归东海,苔封水浸寒光在。洗出窗前皎月生,那知朝市浮云改。绛气连朝瞩太清,一泓秋水淡空明。红颜阅历知多少,霜鬓怜予亦有情。
长城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枯骨贯朽铁(一作朽木贯折矢),砂中如有言。万古骊山下,徒悲(一作谁知)野火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