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正声》:作法圆转,妙在“只今惟有”四字。
《批点唐诗正声》:千万怨恨人,便不能为一语。
《唐诗直解》:此首伤今思古,后作思古伤今,得力全在“只今惟有”四字。
《唐音癸签》:诸家怀古感旧之作,如“年年春色为谁来”、“惟见江流去不回”、“惟有年年秋雁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等句,非不脍炙人口,奈词意易为仿效,竟成悲吊海语,不足贵矣。诸贤生今,不知又作如何洗刷?
《唐诗训解》:结句与卫万《吴宫怨》同。
《唐诗三集合编》:末二句如天花从空中幻出。
《唐诗评选》: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永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累者,如“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
《唐诗笺注》:吊古情深,语极凄婉。
《网师园唐诗笺》:神韵天然(末二句下)。
《诗法易简录》:一二句但写今日苏台之风景,已含起吴宫美人不可复见意,却妙在三四句不从不得见处写,转借月之曾经照见写,而美人之不可复见,已不胜感慨矣。
《诗式》:首句言苑已旧,台已荒,惟杨柳年年新,“新”、“旧”二字便寓感慨。二句言荒台寂然,只有菱歌清唱于春风,不胜怀古之思。三句“只今惟有”四字,用在转句,言只西江月为昔年所有,曾照到夫差时。有了三句,便有四句,两句作一句读。[品]凄惋。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感慨语极清深,但太白多用此,亦不堪数见。谢云:前二句言“苏台”所见所闻如此,繁华安在哉?曾见其盛者,惟有此“月”耳!苑、台、西江,标地也;柳色、菱歌与月,缀景也。
横江词六首 其二 其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一作楚)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一作海日)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其二
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浏览全部 1118 首
吴宫怨
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见珠帘见江水。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句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祗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赋得姑苏台 其三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秪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吴门怀古
曾见吴王歌舞时,遗台废苑不胜悲。春风雁啑菰蒲叶,夜月乌啼杨柳枝。有客买舟寻范蠡,无人穿冢近要离。馆娃宫外繁花发,游女长歌白纻词。
续? 二十首 学书 其四 照画
画得崔徽卷里人,菱花秋水脱真真。只今颜色浑非旧,烧药幧头过一春。
姑苏元夕
茂苑长洲满地春,吴儿歌舞逐时新。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
苏台览古
吴王昔目好吴钩,义士三千尽列侯。霸业巳随云北散,雄图空复水东流。荒台寂寂渔樵路,故垒萧萧草树秋。惟有馆娃宫里曲,至今歌向采菱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