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次昌叔韵
寄公无国寄钟山,垣屋青松晻霭间。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春日晚行
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缘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将赴南徐任游茅山有作
丹阳太守意如何,先谒茅卿始下车。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余。回寻灵药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不用从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仙居。
宋城道中
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冯侯天马壮不羁,韩侯白鹭下清池。刘侯羽翰秋欲击,吴侯葩萼春争披。沈侯玉雪照人洁,萧洒已见江湖姿。唯予貌丑骇公等,自镜亦正如蒙倛。忘形论交喜有得,杯酒邂逅今良时。心亲不复异新旧,便脱巾屦相谐嬉。空堂无尘小雨定,浓绿翳水浮秋曦。高谈四坐扫炎热,木末更送凉风吹。此欢不尽忽分散,明月照屋空参差。平明余清在心耳,洗我重得刘侯诗。刘侯未见闻已熟,吾友称诵多文辞。才高意大方用世,自有豪俊相攀追。咨予后会恐不数,魂梦久向东南驰。何时扁舟却顾我,还欲迎子游山陂。
涿州
涿州沙上望桑乾,鞍马春风特地寒。万里如今持汉节,却寻此路使呼韩。
浏览全部 1783 首
读史
东汉尚名节,矫枉或过之。吾观晋王祥,其行何足师。寒冰岂容卧,陟负非其时。不见姜诗妻,诚感天自遗。惟孝本庸行,夫岂事诡奇。良由心好名,姑作不情为。不然临深戒,在彼非不知。守身义孰大,出处偏多疵。扬雄莽大夫,著书拟《论语》。韩偓拒朱温,诗丽若好女。两人使不仕,美恶何由著。必谓佻达流,名教非所与。定论及盖棺,品节悬几许。孰为旋风蓬,孰作中流柱。圣哲固知人,弗由言貌取。奈何后世士,凭文以荐举。
感寓 其五十六
仲尼相鲁君,鲁人兴谤辞。子产听郑政,郑人亦毁之。赤心苦不同,黄口任瑕疵。贤圣且不免,吾人莫嗟咨。周公古元圣,流言乃相欺。向非天动威,成王终见疑。所以明哲士,脩身日孳孳。谤言虽百端,而吾自坦夷。譬之伤日月,指斥靡不为。安知日月光,万古焉能亏。
惜日
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和气所披拂,槁乾却湿柔。爱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
秋胡行
鸾鸟不可为鸱,尔胡不思颜渊。辍历尼父见疑我,今乃何敢望圣贤。人心中,愤闷徒苦悲,智见万里水,清终见底。(一解)高高山上台,彼居者何谁。厥状蜿蜒,伺人意欲牵缠。汝虽见其形,不见汝情,乃胡营营相煎。岂不闻我命在天。(二解)直道古难容,树乔风集颠。周公有何疵愆,乃为四国流言。伯奇掇蜂,不为父怜。迹有涉疑,惟贤知贤。(三解)洁色为妒媒,危言良见灾。谗说久自明,非时麟圣哀。孤松摧为之薪,水东西流,钦犹鬼神。(四解)
采薇山之巅赠张无梦先生
先生曰采薇山之巅兮,吾非求为之仙。吾无一亩之宅,一丘之田。饥食山之薇,渴饮山之泉。岩为吾居兮,鹿为吾马。吾岂不足兮,翱翔乎山之间。彼世俗之混混兮,嗟苦短之白日。此一身之悠悠兮,聊自乐以穷年。彼尘埃之荏苒兮,此云烟之绵联。谁谓才之大兮,慨匠氏之弗取。吾独幸其弗取兮,森葱苍而自全。粤吾君之为治兮,三王之圣。而吾相之为辅兮,伊周之贤。吾父吾母兮,皆善终以天算。进何忧而退何憾兮,养吾气之浩然。弟子进而赞曰:采薇山之巅兮,其乐也如此。衣曳曳而情飘飘兮,愿执辔而往焉。
题对镜写真图用滕玉霄韵
镜中几上共三人,为问先生孰是真。自古圣贤皆不死,楮生何足托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