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创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在此之前,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内容评析]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面对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接着,他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更是感动了后世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沉挚悲壮,柔惋含蓄但又淋漓尽致。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入狱第一 百二
劳生共乾坤(写怀),何时有终极(别赞上人)。灯影照无睡(大云寺),今夕复何夕。
吊五木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
颜杲卿
常山义旗奋,范阳哽喉咽。胡雏一狼狈,六飞入西川。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鋋。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
东方有一士
万金结游侠,千金买歌舞。丹青映第宅,从者塞衢路。身为他人役,名声落尘土。他人一何伤,富贵还自苦。东方有一士,败垣半风雨。不识丝与竹,飞雀满庭户。一饭或不饱,夜梦无惊寤。此事古来多,难与俗人语。
入狱第一百一
行行见羁束(写怀),斯人独憔悴(梦李白)。欲觉闻晨钟(游奉先寺),青灯死分翳(宿凿石浦)。
初六日即事
车马燕山闹,谁家早管弦。开门忽见雪,拥被不知年。箧破书犹在,炉残火复燃。偷桃昨日事,回首哭尧天。
浏览全部 987 首
答柴主簿二首 其二
閒采秋荷自制衣,相逢旧雨语依依。学穷科斗心空老,梦跨蟾蜍肉不飞。几唤江帆和雁渡,长歌岩户见云归。何须化鹤千年后,城郭人民半已非。
陌上花
江南三月芳菲菲,杂花生树莺乱飞。美人一去几斜晖,城郭空在人民非。山河满目草离离,留得歌声落翠微,犹自叮咛缓缓归。
杂咏 其二
绝顶春山树木稀,前村缥缈暮云飞。江山举目还依旧,曾柰人民半已非。
出门寄家
出门日日念归期,恐过归期未得归。画角数声来别浦,孤帆一点背斜晖。行逢山树秋前落,坐见江云水上飞。尽是南人好风景,客心惊此却依依。
鹧鸪天 别意 其一
隔座云衣事已非。烟痕流送柳霏微。江声孤馆华年梦,何处人生有路归。花惜别,燕啼飞。明珠瑟瑟佩垂垂。凉宵却揽芙蓉正,苦拾秋魂月一眉。
游天王寺用修撰王时彦韵
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閒庭鹤自归。静对方池移石坐,高临孤塔看云飞。平生自信心无著,不是衰年始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