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创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在此之前,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内容评析]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面对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接着,他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更是感动了后世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沉挚悲壮,柔惋含蓄但又淋漓尽致。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曾渊子第四十四
子负经济才(别唐十五),郁陶抱长策。安得万里风(夏夜叹),南图回羽翮(送严公入朝)。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八 其一十五
我自怜人丑,人方笑我愚。身生豫让癞,背发范增疽。已愧功臣传,犹堪烈士书。衣冠事至此,命也欲何如。
偶成二首 其一
灯影沉沉夜气清,朔风吹梦度江城。觉来知打明钟未,忽听邻家叫佛声。
赠林碧鉴相士
咸阳宫中四尺镜,照人五脏何烱烱。桑田沧海千余年,百鍊依然化为矿。君从何处得此物,铸就双瞳敌秋月。向来照心今照形,不事澜翻三寸舌。远冲风雪肯我过,看来犹未深知我。我方蓑笠立钓矶,万事浮云都勘破。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纷道途,暗中许负应卢胡。试问何如林家老碧鉴,不知天津桥上复有龙钟无。
早起偶成 其一
澹澹池光曙,沉沉野色秋。片云生北舍,只雁过南楼。有见皆成趣,无言总是愁。芭蕉夜来水,咽罢自搔头。
挽鄢晋叔主簿
此君何坦坦,回首杏园游。魂魄湘潭去,声名彭泽休。百年中道短,千里故乡愁。六子三方幼,遗言可泪流。
浏览全部 987 首
答柴主簿二首 其二
閒采秋荷自制衣,相逢旧雨语依依。学穷科斗心空老,梦跨蟾蜍肉不飞。几唤江帆和雁渡,长歌岩户见云归。何须化鹤千年后,城郭人民半已非。
陌上花
江南三月芳菲菲,杂花生树莺乱飞。美人一去几斜晖,城郭空在人民非。山河满目草离离,留得歌声落翠微,犹自叮咛缓缓归。
杂咏 其二
绝顶春山树木稀,前村缥缈暮云飞。江山举目还依旧,曾柰人民半已非。
出门寄家
出门日日念归期,恐过归期未得归。画角数声来别浦,孤帆一点背斜晖。行逢山树秋前落,坐见江云水上飞。尽是南人好风景,客心惊此却依依。
鹧鸪天 别意 其一
隔座云衣事已非。烟痕流送柳霏微。江声孤馆华年梦,何处人生有路归。花惜别,燕啼飞。明珠瑟瑟佩垂垂。凉宵却揽芙蓉正,苦拾秋魂月一眉。
游天王寺用修撰王时彦韵
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閒庭鹤自归。静对方池移石坐,高临孤塔看云飞。平生自信心无著,不是衰年始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