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散文基本上属于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今人丁福林、丛玲玲于2012年4月1号出版了《鲍照集校注》。 虞炎《鲍照集序》 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少有文思。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侍郎。王死,始兴王浚又引为侍郎。孝武初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一本云,时上多忌,以文自高,趋侍左右,深达风旨,以此赋述,不复尽其才思。)出为秣陵令,又转永嘉令。大明五年,除前军行参军,侍临海王镇荆州,掌知内命,寻迁前军刑狱参军事。宋明帝初,江外拒命,及义嘉败,荆土震扰。江陵人宋景因乱掠城,为景所杀,时年五十馀。身既遇难,篇章无遗,流迁人间者,往往见在。储皇博采群言,游好文艺,片辞只韵,罔不收集。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爰命陪趋,备加研访,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 钟嵘《诗品》 宋参军鲍照。其源出於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於谢混,驱迈疾於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次则发声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沈德潜《古诗源》 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杜甫《春日忆李白》 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 《许彦周诗话》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诗中不可比拟。 王夫之 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和音。 陆时雍《诗镜总论》 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
点评
学陶彭泽体诗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瑟当户坐,叹息望天河。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代蒿里行
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斗酒安可酌,尺书谁复陈。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人生良自剧,天道与何人。赍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
中兴歌十首 其六
北出湖边戏,前还苑中游。飞縠绕长松,驰管逐波流。
采菱歌七首 其五
烟曀越嶂深,箭迅楚江急。空抱琴中悲,徒望近关泣(○同上)。
幽兰五首 其三
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华落知不终,空愁坐相误(乐府作误)。
幽兰五首 其四
眇眇蛸挂网,漠漠蚕弄丝。空惭不自信,怯与君画期。
与谢尚书庄三联句
霞辉兮涧朗。日静兮川澄。风轻桃欲开。露重兰未胜。水光溢兮松雾动。山烟叠兮石露凝。掩映晨物彩。连绵夕羽兴(○本集七。《诗纪》五十二)。
秋夕诗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咏秋诗
秋兰徒晚绿,流风渐不亲。飙我垂思幕,惊此梁上尘。沈阴安可久,丰景将遂沦。何由忽灵化,暂见别离人。
幽兰五首 其二
帘委兰蕙露,帐含桃李风。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
浏览全部 203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