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萧颖士:“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的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有道君匡国,无闷余在林。白云峨眉上,岁晚来相寻。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 其三十八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沈。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 其一十七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答洛阳主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沈浮。
奉和皇帝上(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
大君忘自我,应(一作膺)运居紫宸。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云陛旂常满,天庭玉帛陈。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送殷大入蜀
禺(一作蜀)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片(一作夏)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 其一十八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浏览全部 15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