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王孟诗评》:顾云:句法天成,更不可易。起语叙事从容曲尽,下联便见九成景物。结乃费咏,便成收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写景融情入妙。蒋一梅曰:玄思豁语不凡,结佳。
《唐诗摘钞》:右丞诗中有画,如此一诗,更不道李将军仙山楼阁也。“衣上”字、“镜中”字、“喧笑”字,更画出景中人来,犹非俗笔所辨,八句用吹笙事始切。
《唐诗成法》:辉煌正大中有典丽清新之致。全无笔墨痕。
《唐诗观澜集》:画亦难到(“卷幔山泉”句下)。处处切避暑意,设色直令心地清凉(“岩间树色”句下)。
《唐贤三昧集笺注》:对叠起最好,后人多不解此法。鲜润清朗,手腕柔和,此盛唐之足音也。顾云:颔联宫上景,颈联宫下景。又云:使太子晋事翻案,清新俊逸。
《近体秋阳》:“何处”二字是实有所闻语,又似若有所闻意,意圆而句老。
《网师园唐诗笺》:读之忘暑,当不仅赏其吐属之秀(“卷幔山泉”句下)。
送封太守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百村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一作玩寄)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一作谁)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纱帽乌皮几,闲居懒赋诗。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灵寿君王赐,彫胡弟子炊。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
浏览全部 425 首
次张句曲题杨铁崖新屋诗韵
亭子高临洗马河,亭前夜月动微波。倚阑天上箫声发,卷幔岩前树色多。未许韩家修五凤,欲从房相赋群鹅。连城芳草遥相忆,谁解玲珑醉后歌。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咏一滴泉
遥望南岩百尺岗,青山叠叠树苍苍。题诗壁上云生石,入定岩前石作房。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鹅湖此去无多路,肯借山间结草堂(同上书卷二之一)。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
锦水西头观阙青,仙家原不隔沧溟。凤麟洲渚寒凝碧,云雾衣裳夜降灵。金醴浸花留客醉,玉笙吹月使龙听。看君福地容萧爽,长与曾孙宴幔亭。
题晦之城南秋堂
汾阳孙子久忘机,万卷经书隐翠微。闭户不知秋叶落,卷帷时见白云飞。岩花色映乌纱帽,涧水声寒薜荔衣。想是过庭趋讲暇,也应城市往来稀。
夏雨
林梅初弄熟,密雨闭重关。润裛衣巾上,凉生竹树间。水声通远涧,云色暝前山。野鸟寂无语,公庭尽昼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