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竹坡诗话》:(余)又尝独行山谷间,占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
《对床夜语》:老杜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以“终日”对“两边”……句意适然,不觉为偏橘,然终非法也。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
《诗薮》:“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卢仝、马异之浑成。
《杜臆》:“见”字连下,盖两句作一句也,杜诗多有此法。不然,则“眇眇春风见”不可解矣。一云:子规非杜鹃,乃叫“不如归去”者,是也。此于客愁更切。
《杜诗解》:看他前解一、二、三句,都不是子规,至第四句,方轻点;后解五、六、七句,又都不是子规,至第八句,方轻写。一首诗便只如二句而已。我从未睹如是妙笔。“故”字、“傍”字、“低”字妙。不知为是子规真有是事,抑并无是事?然据客愁耳边,则已真有其事也。道树云:“那听此”妙,便如仰诉子规,求其曲谅;“故傍人”妙,便如明知客愁,越来相聒。写小鸟动成情理,先生每每如此。
《义门读书记》:后山云:此等语盖不从笔墨径中来。其所熔裁,殆有造化也。“眇眇春风见”,含傍人;“萧萧夜色凄”,含愁听。
《杜诗详注》:申涵光曰:“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爽豁如弹丸脱手,此太白隽语也。
《读杜心解》:绝无艰涩之态,杜律之最爽隽者。
《杜诗镜铨》:张云:真景老笔,写蜀中如画。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敕书怜赞普,兵甲望长安。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草轻蕃马健,雪重拂庐乾。慎尔参筹画,从兹正羽翰。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一十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鞞。
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后苦寒行二首 其二
晚(一作晓)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斩断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地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轩人得知。
暮登四(一作西) 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大(一作太)向交游万事慵。
浏览全部 1586 首
次韵关子东湖上杂书 四绝 清照庵 其四 子规
两边山木子规啼,不管还乡客梦稀。应为老翁推不去,故将好语劝人归。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晚秋
飒飒晨飙凛,萧萧暝色凄。拒霜城上下,衰柳岸东西。老去慵青简,忧来俯碧溪。饥乌谁教汝,故作傍人啼。
山中夜宿
雨歇林光黑,山深夜色凄。哀伥穿径过,怪鸟瞰镫啼。贫女寒机急,愁吟独客低。老衰眼较少,复此感羁栖。
题梓州牛头寺
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边山木晚萧萧。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秭归二首选一屈原故里
斯人不可见,空留遗世情。那堪江上坐,苦听子规声。峡逼天如晦,林高冷带晴。归魂招未得,万里夜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