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竹坡诗话》:(余)又尝独行山谷间,占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
《对床夜语》:老杜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以“终日”对“两边”……句意适然,不觉为偏橘,然终非法也。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
《诗薮》:“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卢仝、马异之浑成。
《杜臆》:“见”字连下,盖两句作一句也,杜诗多有此法。不然,则“眇眇春风见”不可解矣。一云:子规非杜鹃,乃叫“不如归去”者,是也。此于客愁更切。
《杜诗解》:看他前解一、二、三句,都不是子规,至第四句,方轻点;后解五、六、七句,又都不是子规,至第八句,方轻写。一首诗便只如二句而已。我从未睹如是妙笔。“故”字、“傍”字、“低”字妙。不知为是子规真有是事,抑并无是事?然据客愁耳边,则已真有其事也。道树云:“那听此”妙,便如仰诉子规,求其曲谅;“故傍人”妙,便如明知客愁,越来相聒。写小鸟动成情理,先生每每如此。
《义门读书记》:后山云:此等语盖不从笔墨径中来。其所熔裁,殆有造化也。“眇眇春风见”,含傍人;“萧萧夜色凄”,含愁听。
《杜诗详注》:申涵光曰:“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爽豁如弹丸脱手,此太白隽语也。
《读杜心解》:绝无艰涩之态,杜律之最爽隽者。
《杜诗镜铨》:张云:真景老笔,写蜀中如画。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一作真)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赠韦左丞丈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有客虽安命,衰落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不谓矜余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一作折骨效区区)。
秋兴八首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羌村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一作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浏览全部 1586 首
次韵关子东湖上杂书 四绝 清照庵 其四 子规
两边山木子规啼,不管还乡客梦稀。应为老翁推不去,故将好语劝人归。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晚秋
飒飒晨飙凛,萧萧暝色凄。拒霜城上下,衰柳岸东西。老去慵青简,忧来俯碧溪。饥乌谁教汝,故作傍人啼。
山中夜宿
雨歇林光黑,山深夜色凄。哀伥穿径过,怪鸟瞰镫啼。贫女寒机急,愁吟独客低。老衰眼较少,复此感羁栖。
题梓州牛头寺
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边山木晚萧萧。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秭归二首选一屈原故里
斯人不可见,空留遗世情。那堪江上坐,苦听子规声。峡逼天如晦,林高冷带晴。归魂招未得,万里夜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