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大历诗略》:凄丽脱洒,不减青莲。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末句中正含情无限,通首不嫌直致。
《唐人绝句精华》:吊古之情由偶见春燕引起,即代燕说,构思颇巧。
《唐诗鉴赏辞典》: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象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如今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况人乎?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天下会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吗?当然没有。然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读者并不觉得它荒诞,反而认真地去欣赏它、体味它。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你看: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喃如语;这些都是“实”。“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武灌《感事》),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人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赵其钧)
横吹曲辞 紫骝马
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騧嘶。漳水春归晚,丛台日向低。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益)。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广宣)。
兰陵僻居联句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谣。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广宣)。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进思谐启沃,退混即渔樵(益)。蠹简封延阁,彫阑閟上霄。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羔)。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三考西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萝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局促。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缘窗残梦晓闻莺。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浏览全部 192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