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大历诗略》:凄丽脱洒,不减青莲。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末句中正含情无限,通首不嫌直致。
《唐人绝句精华》:吊古之情由偶见春燕引起,即代燕说,构思颇巧。
《唐诗鉴赏辞典》: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象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如今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况人乎?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天下会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吗?当然没有。然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读者并不觉得它荒诞,反而认真地去欣赏它、体味它。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你看: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喃如语;这些都是“实”。“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武灌《感事》),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人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赵其钧)
避暑女冠
雾袖烟裾云母冠,碧花瑶簟井冰寒。 焚香欲降三青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
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馀暗尘字,读罢泪仍垂。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边城已在虏城中,烽火南飞入汉宫。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夜宴观石将军舞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益)。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广宣)。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云谁敩美香,分毫寄明牧。
浏览全部 192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