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王孟诗评》:顾云:此景常有,人多不观,唯幽人识得。
《唐诗镜》:古趣。
《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闲景闲情,岂尘嚣者所能领会,只平平写景自见。
《诗境浅说续编》:秋雨与石溜相杂而下,惊起濑边栖鹭,回翔少顷,旋复下集。惟临水静观者,能写出水禽之性也。
《唐诗鉴赏辞典》: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水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傅如一)
送陆员外
郎署有伊人,居然古人风。天子顾河北,诏书除征东。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九河平原外,七国蓟门中。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迟迟前相送,握手嗟异同。行当封侯归,肯访商山翁。
过感化 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杂曲歌辞 少年行四首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送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金虎台在邺镇)。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余里,西园明月同。
栾家獭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浏览全部 425 首
栾家獭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上山 其八 八节滩
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往来川上人,朝暮愁滩阔。更待浮云散,孤舟弄明月。
雨二首 其二
薄晚初沾洒,清晨更惨凄。鱼寒抛饵去,鸦湿就檐栖。幽涧溅溅溜,长堤浅浅泥。一杯持自贺,吾事在锄犁。
徐元舆见邀与诸君同游至峰山溪上作
春霁重行行,行行在墟里。摅怀厌楼观,寓兴欣山水。断壁翠连云,寒流清见底。主人开绿樽,下马临芳芷。澄溜泻湾漘,跳波生石齿。园林始弄萼,皋垄时鸣雉。谈谑忘机心,笑言惊俗耳。旷哉兹日游,何羡稽山美。
和落花流水四绝句依长文侄韵 其四
浅浅微波照残影,溅溅流润细萦苔。浮花浪蕊相随去,莺语丁宁挽不来。
宫词 其二
御沟春水绿溅溅,曲沼回波四接连。环碧下临方鉴静,游鱼跳跃浪痕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