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批点唐音》:首二句化腐处须自得。接二句浅浅说便佳。“有时空望孤云高”,豪语胜前多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起四语浅妙,中段豪甚,不见其谀。
《唐诗解》:叙别有次第,中段数语何等心胸!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高华悲壮,李集佳篇。“虬须”句,道子写真岂复过此?“醉卧”、“不知”二语,知是高调。结系钵手。
《唐诗评选》:颀集绝技,骨脉自相均适。
《唐贤三昧集笺注》:读来神韵悠然(“四月南风”四句下)。丰骨超然(“醉卧不知”二句下)。
《唐贤清雅集》:开局宏敞,音节自然。写奇崛如见。收得妙。
《昭昧詹言》:何等警拔,便似嘉州、达夫。起二句奇景涌出。“东门沾酒”句换气。
《唐诗鉴赏辞典》:郑国:诗人曾住颖阳,当时又任新乡尉,春秋时都属郑国范围。①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②虬·蜷曲。大颡(sǎng嗓):宽脑门。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显然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倪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