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浩然《夜归鹿门寺歌》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迹乘舟归鹿门。”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云:“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
《瀛奎律髓》:句句分晓,无包含而自在,起句十字尤绝唱。
《唐诗归》:谭云“清”字妙。又云:使事妙(“见雁”句下)。又云“积”字有身份。钟云:此“论”字着“秋月”上便妙。谭云:“不堪论”三字,于秋月乃是确评,移用三时不得。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盛唐所尚,不出二种,一则高华,一则清逸,岑二作兼之,安可谓高、李所选外无诗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抚时写景,思乡忆远,情见乎辞。《玉屑》谓五、六羁旅句法。
《唐诗矩》:前后两截格。五、六语稍常,然“积”字却见盛唐人手法。 亦即前篇(按指《晚发五渡》)之意,格法一变。
《唐三体诗评》:“清”字、“点”字衬出远近,自觉生动。
《唐诗成法》:一、二已含思家意,下即当接五、却插夜景二句一间,然后转出“猿,”、“雁”、“乡”、“泪”,气方深厚。“孤舟”,“夜”还题,“万里”结五、六。“秋月”补时,兼还题中“夜”字;“不堪论”犹少陵“中天月色好谁看”也。通篇皆写事。
《近体秋阳》:结语截然,有气魄,有断制,一语使通篇焕发;“不堪论”奇绝。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第五是眼前新语。情事婉出,便成合作。第五最作意,句六对亦见黯然。胡宸诏曰:“枳”字字法有力,结浑。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起二句暗合孟公。同时人,定非相袭。清妥之作,未为极笔。无名氏(乙):得力在首五字。第二句“清”字佳。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崙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欲语多时别,先愁计日回。山河宜晚眺,云雾待君开。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池色净天碧,水凉雨凄凄。快风从东南,荷叶翻向西。性本爱鱼鸟,未能返岩溪。中岁徇微官,遂令心赏睽。及兹佐山郡,不异寻幽栖。小吏趋竹径,讼庭侵药畦。胡尘暗河洛,二陕震鼓鼙。故人佐戎轩,逸翮凌云霓。行军在函谷,两度闻莺啼。相看红旗下,饮酒白日低。闻君欲朝天,驷马临道嘶。仰望浮与沈,忽如云与泥。夜眠驿楼月,晓发关城鸡。惆怅西郊暮,乡书对君题。
感遇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龙女祠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浏览全部 429 首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晚泊七里滩
天晚日沈沈,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菩萨蛮 乡居度夏
江山满目游难遍,行云驿路朝朝见。宿雨又新晴,林花照眼明。一霎中元近,未接鸿都信。掩户欲黄昏,素襟清泪痕。
寄大人二首 其二
极目思乡国,千山更万津。庭闱劳梦寐,道路厌埃尘。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愁看罗袖上,长揾泪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