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浩然《夜归鹿门寺歌》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迹乘舟归鹿门。”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云:“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
《瀛奎律髓》:句句分晓,无包含而自在,起句十字尤绝唱。
《唐诗归》:谭云“清”字妙。又云:使事妙(“见雁”句下)。又云“积”字有身份。钟云:此“论”字着“秋月”上便妙。谭云:“不堪论”三字,于秋月乃是确评,移用三时不得。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盛唐所尚,不出二种,一则高华,一则清逸,岑二作兼之,安可谓高、李所选外无诗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抚时写景,思乡忆远,情见乎辞。《玉屑》谓五、六羁旅句法。
《唐诗矩》:前后两截格。五、六语稍常,然“积”字却见盛唐人手法。 亦即前篇(按指《晚发五渡》)之意,格法一变。
《唐三体诗评》:“清”字、“点”字衬出远近,自觉生动。
《唐诗成法》:一、二已含思家意,下即当接五、却插夜景二句一间,然后转出“猿,”、“雁”、“乡”、“泪”,气方深厚。“孤舟”,“夜”还题,“万里”结五、六。“秋月”补时,兼还题中“夜”字;“不堪论”犹少陵“中天月色好谁看”也。通篇皆写事。
《近体秋阳》:结语截然,有气魄,有断制,一语使通篇焕发;“不堪论”奇绝。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第五是眼前新语。情事婉出,便成合作。第五最作意,句六对亦见黯然。胡宸诏曰:“枳”字字法有力,结浑。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起二句暗合孟公。同时人,定非相袭。清妥之作,未为极笔。无名氏(乙):得力在首五字。第二句“清”字佳。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 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爱兹林峦好,结宇向溪东。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孤舟巴山雨,万里阴台月。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闻崔十二 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闻君寻野寺,便(一作夜)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感遇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感旧赋附歌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城有时而复,陵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观夫陌上豪贵,当年高位,歌钟拂天,鞍马照地,积黄金以自满,矜青云之坐致,高馆招其宾朋,重门叠其车骑。及其高堂倾,曲池平,雀罗空悲其处所,门客肯念其生平?已矣夫!世路崎岖,孰为后图?岂无畴日之光荣,何今人之弃予。彼乘轩而不恤尔后,曾不爱我之羁孤。叹君门兮何深,顾盛时而向隅。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蹰。强学以待,知音不无。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浏览全部 429 首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晚泊七里滩
天晚日沈沈,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菩萨蛮 乡居度夏
江山满目游难遍,行云驿路朝朝见。宿雨又新晴,林花照眼明。一霎中元近,未接鸿都信。掩户欲黄昏,素襟清泪痕。
寄大人二首 其二
极目思乡国,千山更万津。庭闱劳梦寐,道路厌埃尘。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愁看罗袖上,长揾泪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