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题为“彭浪矶 ”,当是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而作,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 ,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在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如梦令 其二
好个中秋时节。莫恨今宵无月。岩壑一灯青,寒浸水香留客。留客。留客。相对无言无说。
诉衷情令 其一
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西江月 其五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诉衷情令 其二
老人无复少年欢。嫌酒倦吹弹。黄昏又是风雨,楼外角声残。悲故国,念尘寰。事难言。下了纸帐,曳上青毡,一任霜寒。
胜胜慢/声声慢 雪
红炉围锦,翠幄盘雕,楼前万里同云。青雀窥窗,来报瑞雪纷纷。开帘放教飘洒,度华筵、飞入金尊。斗迎面,看美人呵手,旋浥罗巾。莫说梁园往事,休更羡、越溪访戴幽人。此日西湖真境,圣治中兴。直须听歌按舞,任留香、满酌杯深。最好是,贺丰年、天下太平。
鹧鸪天 其七
竹粉吹香杏子丹。试新纱帽纻衣宽。日长几案琴书静,地僻池塘鸥鹭闲。寻汗漫,听潺湲。澹然心寄水云间。无人共酌松黄酒,时有飞仙暗往还。
浏览全部 289 首
晓过洞庭湖
渺渺湖光接素秋,雁声嘹呖满汀洲。孤舟唤醒还家梦,枫叶芦花一片愁。
晚次湖口有怀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题盛苍崖雁
八月鸿雁来,往彼天南陬。前飞倦已息,后至饥相求。日落洞庭晚,风高彭蠡秋。彭蠡多蒹葭,远近弥汀洲。恒恐羽毛损,稻粱非所谋。寒门阻冰雪,异乡安可留。徘徊念其族,天外复千俦。身今万里客,肉非九鼎羞。慎为弋者获,远寄征人愁。愿以海为池,上同朱凤游。饮啄全微躯,不愧波上鸥。
晚步南城下
冷云堆屋晚仍春,惘惘人行陌上昏。飞去飞来沙上雁,去年洲渚旧芦根。
因冷感兴
风满孤城泪满巾,高寒偏傍薄衣人。晴烟亦逐阴云冷,诗思应随白发新。归去此身方属我,愁来何事最伤神。边陲戍马中原盗,惆怅羞称自靖臣。
兰陵王 如皋作
水光定。明月流黄共映。鸳衾冷、罗绮旧情,牡蛎窗前客孤凭。新霜糁翠鬓。休问。流红暗径。朱楼晚、回首昔时,曾画山眉对妆镜。愁孕有谁讯。便蚁酒重斟,麝煤都烬。秋风孤棹波清瑩。和雁羽汀洲,荻花江国,新诗随处自题咏。管弦转愁听。幽兴。且追趁。甚锦字筝调,心字香印。高城远隔天涯近。枉合贮钿钗,彩成花胜。匆匆归也,待寄与,泪懒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