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朱敦儒的这首咏物词,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在靖康之变中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词中情景交融,处处写雁,又处处在写词人自身的身世感慨。
全词一开篇即摄取与作者的遭遇、心境有着某种联系并引发作者感情共鸣的客观物象来为词人写照,抒发词人的心声。“旅雁向南飞”,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巧合的是,词人由洛阳南逃也正是这个时候。也许是他在逃亡路上,见雁南飞,有所感发,“情沿物应 ”,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 。“风雨群相失”的“风雨 ”,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片以雁之孤危、哀怨、忧惧和无所依托,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 ”,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 ;“矰缴忧相逼 ”,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矰”是射鸟的短箭,“缴”是系在短箭上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 。“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流落安归?哀鸿谁问?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这首咏雁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艺术上的魅力,印证了“悲愤出诗人”的道理。
西江月 其三
元是西都散汉,江南今日衰翁。从来颠怪更心风。做尽百般无用。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云间鸿雁草间虫。共我一般做梦。
绝句二首 其一
谁倚黄旗唤阿瞒,令君终作可怜人。萧然惟有鹿门老,不带孙刘一点尘。
卜算子 其一 除夕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澹红轻注。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昭君怨 悼亡
胧月黄昏亭榭。池上秋千初架。燕子说春寒。杏花残。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
风流子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鹊桥仙 其四
携琴寄鹤,辞山别水,乘兴随云做客。囊中欲试紫金丹,待点化、鸾红凤碧。谁知到此,玉梯无路,天上难通消息。不如却趁白云归,免误使、山英扫迹。
浏览全部 289 首
湖口夜泊闻雁
北风夜泊芦花渚,蓬底青灯雁啼雨。水宿云翻路几千,更阑月落知何处。风澒尘洞谁非客,怜汝南飞霜霰隔。哀鸣却似畏缯缴,塌翅胡能传尺帛。岭树重重是故乡,故园诸弟日相望。寒宵听汝应欹枕,两地相思魂梦长。
雁乙酉
群雁南飞日,孤舟北渡前。风波殊异路,会见待他年。尔自随阳去,吾宁向冷迁。颇闻菰米熟,矰缴满天边。
孤雁 其二
几行归去尽,片影(一作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闻雁
湿云夜不散,薄处微有星。孤雁去何急,一声愁更听。心应失旧侣,翅已高青冥。几日江海上,凫鸥共满汀。
和周涛见寄
薄宦留连未得归,思亲怀旧两依依。岭头梅信凭谁去,枕上鸿声到此稀。君喜及瓜催北向,我嗟垂翅倦南飞。何时共作东都客,不厌京尘化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