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广选》:田子艺曰:八腰字皆仄,不觉其病,然亦当戒。蒋仲舒曰:起语奇拔,后来岑参多用此。
《唐诗选》:蒋一葵云:五、六语佳,第“明月”“长河”似秋夜,不见舂景。
《唐诗直解》:蒋仲舒以“明月”一联似秋夜,不知“隐”字内已有春在。或以八腰字皆仄为病,若将平声换去“隐”字,有何意味!
《唐诗评选》:雄大中饶有幽细,无此则一笨伯。结宁弱而不滥,风范固存。
《唐律消夏录》:清晨送别,乃于隔夜设席饮至天明。此等诗,在射洪最为不经意之作,而后人独推之,何也?此诗不用主句,看他层次照应之法。射洪识见高超,笔力雄迈,胸中若不屑作诗,即一切法若不屑用,故读者一时难寻其端倪,及详绎之,则纵横变化之中,仍不失规矩准绳之妙。此文章中之《国策》《史记》也。唐人清旷一派,俱本乎此。
《唐诗矩》:全篇直叙格。拈著便起兴,体极佳。明月已隐高树,长河又没晓天,别思之急可知。用“已”、“又”二字分背面,谓之背面对,使不知此对法,未有不以“隐”,“没”二字为重复者矣。用“此会”二字绾住起处,写景方有着落。此题有一首,“春”字在第二首见,昔人病其五、六不切春景,终管窥之论也。
《唐诗成法》:五六是秋夜,非春夜,断不可学。若易“明月”、“长河”作“柳月”、“华星”,庶可耳。六句句法皆同,此亦初唐陈、隋余习,盛唐不然。
《五七言今体诗钞》: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第四极作意语,亦乃苍然。“吐”、“隐”、“没”字眼俱高。顾在此家已关深刻,缘其气爽,仍是浑然。 评:第四乃豫道征途阅历,是空际设想语。五、六由昏达旦,启行在即。结黯然神伤,凄其欲绝。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 其一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 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 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路迥光逾逼,山深与转幽。 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 其三十三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疲痾苦沦世,忧痗日侵淄。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轩辕台 其一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浏览全部 150 首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南游留别刘元和
东风习习芳草柔,欲去不去情悠悠。赠剑何年刻玉字,对君一笑说沧洲。宜教白发悲春晚,乍可黄金买笑愁。此目别离那可道,相思长绕晋山头。
离夜诗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
效古十九首 其一
握手与君别,万里从此辞。悠悠道路长,恻恻中心悲。白日西山没,流水东海驰。东西各异势,会合良难期。明月有时缺,思君长不绝。茫茫春雪深,道路没归辙。驱驰力已疲,憔悴发已白。君心但自保,岂敢怨离别。
送邓汝高进士还朝 其二
柳色催离况,椒花恋别筵。梦繁人去后,春到客行先。挂席河通楚,驱车路向燕。相思明月夜,惆怅隔山川。
秋怨
玉树起凉烟,凝情一叶前。别离伤晓镜,摇落思秋弦。汉垒关山月,胡笳塞北天。不知肠断梦,空绕几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