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项斯得中唐逸韵,出语多淡荡可爱。周珽曰:词调秀色可食。前六句叙言山寺情景,不胜阒寂凄楚。末见宿寺,有奔走风尘不得暂闲之恨,与谢琨“秋夜长兮,虽欣长而悼速”语意同而声韵自别。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解写山寺,言远望此山,千重栗树,初寻寺径,一带溪流,已而明月照门,则见好风自开。盖一望、二寻、三到、四入也(首四句下)。后解写宿。五写宿后所闻;六写宿后所见。夫宿后闻见如此,则是一夜通不得宿,便转出七之“能得几时”四字也。末句,劳人之劳,不亦悲哉!
《唐律偶评》:“半”字与“黄昏”句一气;或作“古”字,全首神味索然矣。
《唐体肤诠》:直应“客到”句,“钟声”则又切寺也(末二句下)。
《山满楼笺注唐七言律》:此当是中途日暮投宿僧房之作。一“栗叶满山”,远而望之,意其中必有寺也。二“溪上语稀”,即而求之,几不知寺之安在也。三到门矣,且喜月色甚佳。四进寺矣。颇怪斋堂无主。五六果落霜林,萤飞竹坞,人必谓寺中有此妙境,殊不知乃是劳人转辗床褥、未尝合眼之一般滋味也。看他七八接下,一觉未足,钟声催起,可知。哀哉行役,往往而然!
《唐诗成法》:一句写山,二句写晚。三四方点寺宿,客初到已自凄凉,僧未归凄凉更甚,加一倍法。五六从此脱下:果自落,耳中所闻;萤乱飞,目中所见。僧未归,无人共语,故闻见如此。七八从此生出,反结“宿”字。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格意不高,而语尚清脱。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
名高不俟召,收采献君门。偶屈应缘数,他人尽为冤。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归去无劳久,知君更待论。
送顾少府
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行程须过越,先(一作应)醉镜湖花。
送欧阳衮归闽中
秦城几年住,犹著故乡衣。失意时相识,成名后独归。海秋蛮树黑,岭夜瘴禽飞。为学心难满,知君更掩扉。
落第后寄江南亲友
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
遥装夜
卷席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
长安退将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上高楼阁看星坐, 著白衣裳把剑行。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浏览全部 110 首
宿山寺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 风度闲门僧未归。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旅游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宝珠洞晚眺
清秋曳杖登翠微,野客闲逐孤云飞。绝顶古寺磬声寂,夕阳在山僧未归。
题湖山十景 翠屏晚对 其七 古寺钟声
隔溪古寺夕阳时,风送钟声落翠微。想见老僧归院晚,山童未掩白云扉。
古寺
驿程经古寺,小憩趁斜曛。鸟去下黄叶,客来多白云。梵声催月上,樵影隔溪分。烧芋燃僧火,尘劳愧此君。
重过惠应寺 其二
竹色千霄直,闲房开翠微。人穿萝薜径,僧制芰荷衣。篱果随时落,溪云傍晚归。愧非元度逸,常得息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