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古风
题注: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属相府(时佐董晋幕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

命车载之至,引坐于中堂。开怀听其说,往往副所望。

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

长老守所闻,后生习为常。少知诚难得,纯粹古已亡。

譬彼植园木,有根易为长。留之不遣去,馆置城西旁。

岁时未云几,浩浩观湖江。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州家举进士,选试缪所当①。

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

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之子去须臾,赫赫流盛名。

窃喜复窃叹,谅知有所成。人事安可恒,奄忽令我伤。

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②。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③。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徬徨。

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④。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外黄县有黄沟)。

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

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⑤。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仆射南阳公(张建封),宅我雎水阳⑥。箧中有余衣,盎中有余粮。

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评析

《明道杂志》:

韩吏部《此日足可惜》诗,自“尝”字入“行”字,又入“江”字、“崇”字。虽越逸出常制,而读之不觉。信奇作也。

《唐子西文录》:

韩退之作古诗,有故避属对者,“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是也。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蔡梦弼曰:此诗与《元和圣德诗》多从古韵,读之者当始终以协声求之,非所谓杂用韵也。押二“光”字,二“鸣”字,二“更”字,二“狂”字。胡仔谓退之好重叠用韵,以尽己之意,盖不恤其为病也。

《唐音癸签》:

韩愈最重字学,诗多用古韵,如《元和圣德》及《此日足可惜》诗,全篇一韵,皆古叶兼用。

《诗源辨体》:

退之五言古《此日足可惜》一篇,措语与众不同。此篇故为拙朴,字字有金石声。学者必先读子美《杜鹃》、《义鹘》、《彭衙》诸作,乃可读此,否则不免惊异耳。张籍《祭退之》仿此,而庸鄙处实多。后惟欧阳公《送吴生》一篇,足以嗣响。

《批韩诗》:

朱彝尊曰:奇句奇壮,意高远(首二句下)。叙事觉太详、太实、太拙(“有根”句下)。自己跋涉辛苦,又闻此变,叙来稍觉有味。大抵文生于情是本等(“夜闻”二句下)。要知此闲点景,方是诗家趣味。《北怔》诗“或红如丹砂”等句,亦是此意(“百里”二句下)。添一“之”字,故避对,乃更古健。然《秋怀诗》何尝不对?此要看上下调法如何(“淮之”二句下)。汪琬曰:惜别之意,似从“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二句翻出(首二句下)。何焯曰:真(“耳若”句下)。

《昌黎先生诗集注》:

俞场曰:此诗中间叙次,亦仿佛《彭衙》、《北征》光景。

《义门读书记》:

注:“去”,当作“须”。按“须”字是。所以饮酒不乐者,乃亟待张之至也。“去”字真无理尔。《诗》:“卬须我友”(“舍酒”句下)。少有所知,便是“根”也(“有根”句下)。)。韩、苏诗病(“儿童”二句下)。二“窃”字,暗与众夫指笑对照(“窃喜”句下)。非屡涉江湖,不知其真(“惊波”四句下)。只此句用一故实趁韵,非当时情理(“临泉”句下)。惊魂初复,不觉及秋,二语神助(“闭门”二句下)。谓自五更起坐达晨也,本老杜“午时起坐自天明”来(“晨坐”句下)。结归“此日可惜”。结挺拔(“百岁”句下)。

《初白庵诗评》:

才难一言,千古同叹(“少知”二句下)。

《韩柳诗选》:

此段从读书旅次而忽念离索,笔法惊绝。用“三十日”句正为此日之可惜也,并及二三子、东野,正与前应而兼入李翱,文法极活。“男儿”句又与“此日”作应,章法整密,最近少陵,而排荡之气,则尤见公之笔力也(“连延”句下)。

《唐宋诗醇》:

追溯与籍结交之始,至今日重逢别去。而其中历叙己之崎岖险难,意境纡折,时地分明,摹刻不传之情,并诊缕不必详之事,倥偬杂沓,真有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之势。若后人为之,鲜不失之冗散者。须玩其劲气直达处,数十句如一句。尤须玩其通篇章法,搏控操纵,笔力如一发引千钧,庶可神明于规矩之外。

《批顾嗣立韩诗注》:

长篇叙情事,无对偶语,而不觉其冗漫,此见笔力。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此篇用韵,全以《三百篇》为法。此诗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盖古韵本然耳。至于叠韵,亦非始于老杜。自老杜以前,《焦仲卿诗》叠用甚多,而亦本于《三百篇》。

《昌黎诗增注证讹》:

此篇颇似老杜《北征》,第微逊其纡余卓荦耳。

《评注韩昌黎诗集》:

惜别是道情之文,然须字字从心坎流出,写得淋漓尽致,便是大家节笔。况既非律言,用韵错杂,无足瑕疵。评家多就用韵为上下手,毋乃蛙聒。

《十八家诗钞评点》:

雄直之体,浑转之气,奇崛之句,杂沓并驱诗中,异观也。

《韩诗臆说》:

慨然以起,与《醉赠张秘书》同(首二句下)。中间愈琐愈妙,正得杜法(“耳若”句下)。叙次妙处,真得老杜《北征》、《彭衙》遗意(“左右”句下)。百忧中有此古兴,妙绝(“甲午”二句下)。公云“上与甫、白感至减”,如《南山诗》,乃变杜之体而与相抗者也;如此篇,乃同杜之体而与相和者也。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