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再和谩书韵(明·李贤(原德)) 其三(明·李贤(原德))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要路争趋气势炎,独凭书几静钩帘。疏慵不较人情暖,淡薄非憎世味甜。兴趣知浓尘外梦,形容看老镜中髯。立心肯似脂韦软,龟策何劳郑尹占。
和陶诗 命子(明·李贤(原德)) 其八(明·李贤(原德)) 押支韵
凡事预立,学贵及时。五官之职,在心曰思。君子脩身,尚念于兹。俨其敬哉,勿或怠而。
和陶诗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明·李贤(原德))
青年志已乖,甘心在沈冥。田园有真乐,云路无宦情。兹焉将安之,前途渺蓁荆。不仕恐无义,聊复念苍生。苍生未苏息,何时暏文明。乃今成大谬,此恨安得平。纷纷驰车走,上下方交征。君子当见几,云胡不归耕。北窗延清风,吟怀无别萦。人生贵适意,何必身后名。
和陶诗 归鸟(明·李贤(原德)) 其二(明·李贤(原德)) 押微韵
归鸟迟迟,不能奋飞。森森灌木,载栖载依。矧伊人矣,岂不怀归。税吾驾矣,与世相违。
和陶诗 答庞参军(明·李贤(原德)) 其六(明·李贤(原德)) 押东韵
君子之德,草上之风。执其两端,于民用中。必得其名,高朗令终。子其勉旃,用省厥躬。
看书有感(明·李贤(原德))
铨府务益广,或有半日闲。乘闲看古书,忸怩愧我颜。圣贤今已矣,慨然发长叹。纷纷安厚禄,宁复思素餐。非无书万卷,曾不诵伐檀。缅惟范文正,高名重丘山。寥寥千载后,谁复与之班。黾勉效分寸,汲汲不惮烦。先忧与后乐,志欲回狂澜。安得似鱼水,不见遭逢难。谁云出望水,依然在人寰。滞画岂有疾,去鲁不为膰。所愿非如此,烦君听猗兰。
浏览全部 326 首
铜雀台瓦
曹瞒骋志吞刘社,铜雀台高瞰中夏。徒知扼腕有卧龙,岂料垂涎已司马。万里河山尚出师,九原魂魄归何时。清秋风雨满林树,落日笙歌绕穗帷。翠娥红袖恩情绝,废冢荒台狐兔穴。空余片瓦落人间,千载英雄磨未灭。
过北邙山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空山夜月来松影,荒冢春风变木根。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感寓 其三十六
步出北郭门,风悲白杨树。累累古今坟,高下正相似。中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曙。荒烟狐兔游,落日樵牧语。蒺藜秋著花,一望迥无际。感彼雍门琴,凄然泪如注。
寄平阳净名院润老
昔年平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徽弹彻没弦琴。风来远渡晚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此乐莫教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
金鳌岭
泠泠鳌背雨,萧瑟似秋残。石径临江仄,山风扑马寒。丰碑何代祭,神物此中蟠。愁望嘉陵棹,飞乌下急湍。
题周朝寀转运三代荣封册
出宰河阳旧有声,司农今复借双旌。转输岁向三边急,斥卤烟从万灶生。紫禁丝纶荣马鬣,熙朝冠盖擅羊城。一门雨露皆君宠,不独云霄两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