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由景生情,抒写闺中女子暮春怀人的情思,最后以情语作结。全词前五句,句句景语,致语,成独立画面,又句句含情,蕴藉,彼此有机关联。在这有机相联的美丽画面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上片写暮春时节一个雨后黄昏的景色。首句写春雨刚过,落红满地,沾地不起。次句写一带疏篱,透过了星星点点的斜晖 。“残红”点明春暮 ,“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暮,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斜晖,这一切物象,暗示出闺中伤春怀人女子之凄婉、寂寞。
第三句写蜜蜂采花归来。游蜂采花酿蜜,本身就标志着春天的活泼生机和散发着欢乐的青春气息;它在傍晚时分窃香满载而归,更标志着春天的收获和美好的归宿 。这对于向往着青春欢乐的女主人公来说,又是一种撩拨和刺激 。“窃香”二字,还包蕴着某种爱情上的暗示。如果说,前两句是用春残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补托。手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下阕由景及情,即景生情。过片上句写室外风竹成韵,但所待之人未归,徒增思念者的寂寞无聊;下句写室内的沉香经过一天的燃点 ,已经变得微弱了,女主人公却无兴致再添香。这些细节描写,烘托了闺中人意的落寞无聊、涩滞不宁。末句“一春须有忆人时 ”“以情语作结,意谓整个春天只好在怀人的苦闷相思中度过。这一结尾,包含无限深意,给人以言尽而意未尽之感。
这首词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创造出一个充满寂寞无聊、空虚惆怅气氛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金屋女主人公的伤春怀人意绪 。末句以作者的口吻侧面虚点,与“良辰美景奈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慨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楚村道中 其二
族云行太虚,布置初狼籍。弥缝天四维,俄顷同一色。雨形如别泪,含恶未忍滴。泥涂颇翻车,行者自朝夕。中央成白道,袅袅踏蛇脊。潺湲冒田水,去作涧底碧。高林荫清快,渴乌时一掷。晚休张庄聚,泾草蒙古驿。往时解鞍地,醉墨栖坏壁。孤星探先出,天镜小摩拭。比邻忽喧呼,夜磔鲁津伯。梦归萱草堂,再拜悲喜剧。问言劳如何,嗟我子行役。平明看屋溜,两鹊声啧啧。果逢南使还,冯寄好消息。谁秣百里驹,肯税不论直。
元夕
翠华临阙巷无人,曼衍鱼龙触眼新。羽蝶低昂万人醉,木山彩错九城春。闲坊厌听粻䊗鼓,晓漏犹飞轣辘尘。谁解招邀狂处士,掺挝惊倒坐中宾。
青玉案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红林檎近 双调 其二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浣溪沙 黄钟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南乡子 其二
寒夜梦初醒。行尽江南万里程。早是愁来无会处,时听。败叶相传细雨声。书信也无凭。万事由他别后情。谁信归来须及早,长亭。短帽轻衫走马迎。
浏览全部 263 首
浣溪沙
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遐方怨
烟漠漠,草离离。巷口斜阳,谢堂而今无燕飞。一春须有忆人时。刺桐花落尽,鹧鸪啼。
九日园亭用杜牧之韵
押翰题糕手欲飞,菊边香雾正霏微。谁从今日仍辞醉,不道常年苦忆归。短屐未妨逢细雨,残尊还可待斜晖。官贫犹胜陶彭泽,刚得东篱有白衣。
奉和公相韵
小雨湿斜晖,残红阁翠微。寺遥僧过少,河涨客来稀。习静留云住,乘閒放鹤飞。几农侵月散,知罢桔槔归。
踏莎行 东墙
挼柳风轻,抹莎烟淡。微闻香气来天半。粉香一带是银河,彩云捧出芙蓉面。惹得蜂迷,顿教蝶恋。轻轻语笑声将远。鞦韆犹自架花丛,残红寂寂飞庭院。
新雁过妆楼 赋菊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