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天平山中(予家赤山,相去不五里许)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壬子清明看花有感(有序)
吉祥寺里千堆锦,绿发仙人对花饮。腰鼓金盘五色蓝,醉归犹带花枝寝。东风壬子几清明,三百年来寺已倾。沙河塘上痴儿女,犹诵钱塘太守名。看花我亦逢壬子,况是清明非偶耳。莫论南浦与西湖,楚水吴山正相似。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总不能知尘外劫,也须曾是会中人。
闻蝉
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寻常惟看东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微躯之外无长物,寒暑一裘兼一帽。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身轻自笑可驾鹤,眼明岂止堪窥豹。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此意于今觉更深,静倚南风听蝉噪。
沧浪波
入苑绿泱泱,縠纹融暖光。东风吹白浪,照见赤龙堂。龙堂负贝阙,阴火春波热。鲛人卖髯绡,夜夜唱明月。
江村杂兴(十三首) 其四
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转增。已归仍似客,投老渐如僧。诗兴风楼笛,棋声雪舫灯。莫言浑不解,此事野夫能。
登三夏故城二首 其一
寒树无柔柯,秋草有劲叶。原空鹘孤骞,山晚云万叠。登高得平旷,人马皆意惬。思挽角胎弓,相从雁门猎。
浏览全部 335 首
咏古四首 其三
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惟其不自炫,故与顽石齿。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
王子英馆杨氏作诗自述以柬之 其二
我怜卞和氏,献璞刖其足。千载无斯人,荆山有遗玉。遗玉何足云,遗贤难自鬻。置身蒿艾中,何人为推毂。
荆山
吾经荆玉山,未惬登探愿。闻说洞中石,玲珑抟雪霰。玉生固有胎,不以青黑绚。卞和彼何人,抱璞奚必献。再刖自所取,无媒而频炫。士诈常夺真,物贵不敌贱。泣之亦何为,毋乃剧尤怨。孰云空山猿,荆人哭佐卞。陋哉何曾言,望道信未见。
泗滨石
荆山石有玉,楚国无人知。再献犹弗售,抱璞空自悲。他日遇良工,乃始称其奇。宝传数百载,邯郸又得之。秦人请城易,赵氏以为疑。不予宁负曲,予之恐见欺。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冲冠遽如许,睨柱欲何为。衣褐已归赵,汤镬安足辞。奇哉古若人,掩卷空嗟咨。是非定百世,成败止一时。天生此尤物,前后成祸基。有美当韫椟,炫鬻诚非宜。和氏不待价,刖足将尤谁。人才国轻重,璧岂系安危。相如真暴虎,虽死悔莫追。二子有遗憾,仲尼真吾师。泗滨一片石,不染自成缁。上有华林字,疑是故物遗。春官雅好古,传载烦文移。主人不敢惜,持贡白玉墀。埋光经几年,不与赏音期。无意博连城,得失轻毫釐。二事拟非伦,聊以资吾诗。
感遇 感遇 其六
昔日卞和子,独抱荆山璧。殷勤三献君,玉人辨为石。世眼束见闻,至宝岂易识。刖足心不伤,璞弃亦不惜。是非竟不明,感激还成泣。
拟古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悬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