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曹雪芹笔下的“顽石”,是含有深意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而且曲折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块“顽石”,原是妇女娲氏补天之时所炼成,后来剩下未用的,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因为“无才补天”,便“幻形入世”。“顽石幻相”表面指的是“通灵宝玉”,实际指的是贾宝玉。“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女娲炼石补天的事情都是荒唐的,更何况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封建社会这个“天”,已经残破不堪,是无法再“补”了。“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这块顽石已经失去了它“补天”的真面目,贾宝玉已经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靠他来“补天”,更是荒唐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封建社会已到了末日,氯数衰败,时运不济,所谓“金玉良缘”只能破产,这是无法挽回的历史规律。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子与红妆”又能有什么好的下场呢?结局只能是“白骨如山”,一切皆空。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无情地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明显地流露出了作者因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的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
题自画石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宁府上房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仙宫房内对联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浏览全部 92 首
辛卯初冬与杨兄启宇、王兄邦建游昆山千墩镇,谒顾亭林先生墓,感成四律 其一
默立怀先哲,松风拂我襟。鹤归城郭改,龙隐海云深。剥复觇天运,荒唐叹陆沉。堪怜二三子,犹抱匹夫心。
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谢波流似
荒唐满纸古为新,流俗从教幻认真。恼煞声名缘我损,无端说梦向痴人。
鹧鸪天 吊上游水泥厂旧址
来觅当年旧厂房,枯茅败壁剩凄凉。“卫星”乱放缘天意,直士无端作国殇。深叹息,久彷徨,如烟旧事漫思量。倾家祸国荒唐史,肠断心伤不忍忘。
浣溪沙
又向西楼独倚窗,无风无月夜苍茫。心盟眼约尽荒唐。莫悔从前多错误,此情今后剩悲凉。十年相忆忍相忘!
赠曾阖君四首 其二
秦筝抚罢事堪伤,红泪凄凉剩几行。世外烟霞成痼疾,眼前风景即沧桑。荒唐秽行同孙绰,运命孤怀叹李康。便遇平生文字友,金盘何用荐槟榔。
悼亡九首 其六
亦知存没等浮云,鲜笑多悲失道真。却恐荒唐齐物叟,鼓盆真是已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