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
伟王人之典学,本天纵之多能。续六艺之绝业,环诸儒而讲明。璧跗蔚其流芳,琼字焕其腾英。居蠖濩而储精,炳龟龙而效灵。岁嘉定之辛巳,历九闰而时乘。旦孜孜而忘倦,志兢兢而靡矜。诗三百有五篇,沃帝心而日聆。俨露门之未竟,已云章之满籯。繄是诗之四章,首二南而仪刑。凡家齐而国治,本大学之为经。自求贤而审官,见济济之以宁。越染翰之虽同,兹注意之实形。昔德寿之在御,尝史汉之留情。传复古之奇迹,亦流辉于古荆。有词臣曰万里,亟再拜而震惊。谓缝掖之所难,而帝王之躬行。今宝章之诞贲,知祖武之克绳。殆家法之相似,联自检于宫庭。眇周行之下走,方虺隤而于征。竦昭回之景光,愧抱椠之余生。览盈咫之昭华,想绎纯于九成。得猗那而藏焉,尚庙瑟之余声。
赵德麟(令畤) 召还诗帖赞
昔东晋王茂弘诸人,登新亭,望长淮,自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至今想之,犹郁乎其有余哀。矧预瑶牒,登玉阶,而寄宗国之怀者耶。王业偏安于海濒,故都久弃于蒿莱。主议者方贪天之功,而肆其雄猜。朝士沉空,不复向来。率兆乎滔天之谗,而迄乎和议之开。此有志者所以叹于嗟之麟,而思当道之豺也。呜呼,钟簴百年,边尘尚霾。悠悠苍天,彼何人哉。
裴素明日帖赞
有王茂宏之笔势,予非取其丽。从容而大肆,巧者以愧,尚庶古意。
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 其二
当时邛蜀起徵君,褒贬春秋赖洽闻。又见璧跗攽异数,要令金匮阐斯文。鱼凫西隔一隅地,龙马南来四世勋。陈古鉴今皆实迹,论思亟愿张吾军。
舞鹤四绝 其一
九皋仙子老芝田,小立清池阿那边。忽作霓裳羽衣舞,天机未信祇鱼鸢。
水乐洞
天下水乐洞,今归四姓家。台池閒日月,泉石痼烟霞。谁挈游人榼,还寻奉使楂。明朝重回首,清梦隔京华。
浏览全部 770 首
薛稷夏热帖赞
帖中月字用武后书体,因其时也。魏字纷如葩叶之当风,转而奇也。溯晋千年,如极如驰也。既宜于今,而于古亦师也。既变于己,而于人亦资也。米芾有言,功名不如翰墨。抗少保而跻之,谓五王其卑也。予固从而贵其帖,而亦未暇辨其是非也。
林文节绍圣日记前帖赞
史本乎公,不厌于复。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乎此案之中。郦保姓名,亦各不同。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直乞陛下且与含容。安焘面析章惇,以为乡风。此皆系其人之大节,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犹能秉直以写其衷。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本无所蔽蒙也。然于此时,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佩玉端委,接武夔龙,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广于四聪耶。迎合于始,循默于终,而迄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于直躬也。
驺虞歌
景星辉,阊阖开。五云灿,驺虞来。嗟哉驺虞岂偶然而来哉。大化赋其德,大块成其材。猊首虎躯雄见魁。玄文郁郁素质白,烂然云汉同昭回。其动也不疾而速,其静也不猛而威。不肯食生物、履生草,虎鹿百兽日与相追随。嗟哉驺虞必应昌期而来归。始吾皇之御极兮,出于阳翟之大野,今吾皇之时巡兮,又见于曹邑之林隈。实繇吾皇盛治之所致,德合尧舜之无为。顺四序,平三台。五风十雨阜民财。嗟哉驺虞乃得于此时游于帝乡而徘徊。入灵囿,近瑶台。麒麟相与,角端为侪。文犀白象相参陪。万姓乃毕贺,欢呼隐如雷。皇心谦抑不自圣,拒而弗有尤谦撝。颂声洋洋盈八垓。微臣作歌愧菲才。仰祝吾皇圣寿亿万岁,德业广大功巍巍。德业广大功巍巍。
范正献(祖禹) 书毕帖赞
士之以道义相从,岂计其功,而况乎公。当其任紬绎唐事之寄,所以极简编之从容。亦既上成书于迩英,而公犹得以三百年之鉴,信其遗风。则是一纪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石渠兰台,片言帝聪,考槃弗为,皦然初终,尤以见公之于元丰。盖尽其魏阙之心,而裕陵之于温国,未尝不知其畎亩之忠也。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诋斥之诬,吁嗟麟穷。
故赠谏议大夫了斋陈公真赞
如玉之温,有睟其容。如山之峙,有主其中。论事有蓍龟之审,知人如衡鉴之公。金百鍊而不耗,水万折而必东。置死生于一拾,会理事而皆融。吾不知其谁氏之学,混儒释而为宗。兹其所以为了翁者欤。
韩忠献早夏众春二诗帖赞
五言简严而意不迫,七言丰腴而体不忒。意公彷徉于景物之间所谓造化生意者,盖亦毕写于翰墨。如彼纤巧,旬锻月鍊,又焉得以践其阃阈。春萌夏假,默具帝力。公诗自然,于以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