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元夕留城外
三市香尘隘绮罗,游人无奈月明何。吾侬分得宽閒处,地阔天高得月多。
江东巡部纪行
春过三之一,轻车走阡陌。平坂抹池阳,迤逦山路埆。风颠吹人面,雪滑皲人足。忽然铜钲挂,九华醒两目。自经千万劫,寒翠光堪摘。半霄非人间,大江横其侧。行行逼宣州,麻姑正面矗。且上敬亭山,感慨怀李白。听说三洞天,渴见恨无翮。岩幽鬼神哭,罅开星月烛。金沙烂吾前,祖师灯未没。赓酬二三子,不觉诗笔秃。歙州我旧游,迎笑儿童簇。本无棠荫芾,漫云恩波沐。黄山怅无缘,不得搜仙窟。祁门山何如,险与石埭埒。山花溪边明,时有新凫浴。古木龙吟啸,巨石虎蹲伏。伟哉岳鄂王,提兵旧盘礴。像设俨遗祠,光芒射斗宿。凌晨拜祠下,忧思心恻恻。无心惜落花,惟愁民捐瘠。浮梁与乐安,五十笑步百。幸瞻慈湖祠,风声尚堪忆。钟君我所敬,能续慈湖脉。乍合又倏离,人事渺无极。别友情无奈,看山意无足。山围如城郭,渐逼鸣山麓。父老阑道叫,一路藉神福。问尔所欲何,作庙新奕奕。我来为尔民,尔欲我筹度。越宿至芗溪,三山森在列。顾我一瓣香,端为象翁设。象翁百世师,此道揭日月。书堂卜筑成,屋与人俱杰。深夜济济容,学子纷四集。前廊问伊谁,同门旧知识。新知有二郑,操行端矩矱。此学其兴乎,欲去令人惜。大字书磨崖,字径二三尺。匆匆过安仁,交友相追逐。汤董最可人,吉德侔金玉。干越今称贤,闾阎声籍籍。此声买无价,民彝知未灭。我行三千里,六十零四日。明当抵番江,秉烛写胸臆。若夫咨诹事,多赖诸贤力。云何略不书,此是使者职。
石松子
壳坚于石,色白于雪。仁在其中,香味清绝。况之松子,格韵度越。庭前柏树,视此亦劣。松柏著土,其子乃结。此仁无根,更何所著。松柏有种,有枯有活。此仁无种,生生不灭。天不能灾,人不能伐。吾欲令此仁普遍广博,吾欲令此仁取之不竭。家家具足,可采可撷。人人圆成,可咀可嚼。初无奥旨,亦无秘诀。不假思量,何劳论说。个中浑全,了无分别。仰见高山兮,石洞之穴。俯此清泉兮,万古不涸。
再用前韵 其一
山未烟云水未波,试参妙处定如何。黄花未见应难会,见了黄花会意多。
赓周纯甫求归三首 其二
苦过重阳赋式微,黄花剩插两三枝。对花酬酒坚盟约,依旧黄山唱和诗。
再和时习五章章取礼记一句 王制习乡上齿 其二 射义习射于泽
蓬矢桑弧男子初,泽宫试事翼如趋。采蘩盈耳皆音节,盛乐何消待大雩。
浏览全部 138 首
李使君挽词三首 其二
溪头万杵响春雷,谈笑争看雉堞开。鼛鼓不须催昼急,丽谯疑复自天来。一樽谁酹风前酒,万柳空垂雪后栽。鲁史书城三十六,不殚民力独公才。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 其五
此事端求信地初,此中无剩亦无余。云门座下新拈法,老子生来误读书。家计只随筇节办,世缘都傍梵钟疏。从今莫问庐山面,身在山中已是庐。
七月二十五日为广州蒲涧节巩帅相招坐上默营两诗 其二
石激幽泉响,风排古木号。离城未多远,去地不胜高。出处向来误,是非何处逃。安期相领略,回首付儿曹。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