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和宋文渊送仲明举西归三首 其三
朔风吹别袂,草色冷萋萋。凭高望佳人,天远浮云低。恍然从之游,神魂坐飞越。何当清夜语,分此半床月。
再和二首 其二
涉海必假舟航,登山当寻蹊径。每叹修身错路,譬如饮药加病。逢人须是问津,有心未免击磬。况遇先觉先知,早明不垢不净。七情涣若冰雪,一性湛然渊静。虚无体道合真,恬淡乐天知命。外之寇贼消亡,内焉邦家昌盛。初守一以处和,乃无事而生定。教不倦称乎仁,德分人谓之圣。故玉非琢不成,惟木从绳而正。要明师指药物,藉元神为本柄。大道多歧亡羊,至人用心若镜。何妨常善救物,免使大惑易性。门庭既已趣入,根株亦须穷竟。直至出死超生,方知聋者善听。
老境
怪来齿发日凋疏,坐阅春秋六十余。鬓雪难消休把镜,眼花易发废观书。身边赖有三田实,世上须知一梦虚。只办此心赢造化,浮沤起灭不关渠。
次韵史才孺咏雪四首 其三
阴阴弥宇宙,黯黯一天同。初讶银为界,元非玉散空。夜迷连皎月,晓舞助严风。真宰凭谁问,年来物未丰。
再和 其一
月夕霜朝分外香,故将颜色占年芳。一枝赠我春何许,如在江南云水乡。
和樊直夫兼简允南
士而志于道,谁云不自量。山海虽崇深,行者尚梯航。况复我固有,本根先混茫。渺然一微尘,犹足铸虞唐。随遇得真乐,何适非道场。回首观世间,汩没诚可伤。余岂不知耶,驽马恋豆糠。春林听鸣鸟,秋壁闻啼螀。是心如死灰,妄念不复猖。持此欲求交,满目都伥伥。迩来得吾人,宿愿欣已偿。文字果超诣,圣门早升堂。视彼俗学流,一一痴与狂。所为杂霸下,未可语皇王。与君期戮力,起废针其肓。相将入山中,采薇以为粮。
浏览全部 702 首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 其三
为谢山灵莫献嘲,年来泉石许论交。开轩不剪蘼芜草,上树能窥鸟鹊巢。竹坞有风门不闭,茶铛无火石频敲。闲中亦有关心处,药裹书签两未抛。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意山 其七 绵隐堂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二
凋林如白鬓,色变不可染。招提据木末,清凛绝浮念。俯窥群啄鸡,仰见乌哺儿。敛手不敢嚇,无为伤彼慈。
师子峰
欲将师子号奇峰,蹲踞如真倚碧空。闻说近山无虎啸,可非潜伏畏威风。
修行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旬休延圣院纳凉周澶州招饮呈德升诗二首 其一
年来形迹苦西东,邂逅招提一笑同。世事休论痴黠半,物情都在圣贤中。地灵蒸郁疑无著,友胜喧嚣自不通。借与方床宽六尺,道人知有竹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