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 ,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 ,已无机心 ,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 ,鸥鸟群集 ,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 ,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 念奴娇 》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 ,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西园
落日叩溪门,西溪复何所。人侵树里耕,花落田中雨。平野见南山,荒台起寒雾。歌舞昔云谁,今人但怀古。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上山 其七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送刁纺推官 归润州
翘翘名家子,自少能慷慨。尝从幕府辟,跃马临穷塞。是时西边兵,屡战辄(一作无功屡)奔溃。归来买良田,俛首学秉耒。家为白酒醇,门掩青山对。优游可以老,世利何足爱。奈何从所知,又欲向并代。主人忽南迁,此计亦中悔。彼在吾往从,彼去吾亦退。与人交若此,可以言节槩。
白牡丹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
玉楼春 玉楼春 其一十七
金花盏面红烟透。舞急香茵随步皱。青春才子有新词,红粉佳人重劝酒。也知自为伤春瘦。归骑休交银烛候。拟将沈醉为清欢,无奈醒来还感旧。
浏览全部 1211 首
采桑子 次六一西湖好韵十首,答螺川 采桑子 其七
缤纷过眼西湖好,花发思鲜。酒祓愁眠。倩拍红牙按素弦。新词细写情难遏,书印心田。笺拂吟鸾。消受知音便自仙。
牡丹诗十首 其九
春风平地谪花仙,红袅生香下九天。艳欲背身垂玉箸,动如移步索金莲。含情待去为云雨,忍笑佯来听管弦。胧月轻寒应不惯,夜深浑拟傍丛眠。
行香子 效樵歌体
不会参禅。不想骖鸾。惯飘零,岁岁年年。趁风海燕,昨夜飞还。甚盼春来,留春住,又春残。自辟心园。自种心田。自栽花。自耐新寒。一枝一叶,总觉鲜妍。问是仙山,是天国,是人间。
丈人观
获陪翠辇喜殊常,同涉仙坛岂厌长。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
大涤洞天留题 其三
入山细问山中事,绀宇琼居八百年。五洞潜通谁缩地,一峰突起解擎天。眼前去马来牛债,梦里骖鸾跨鹄缘。却羡黄冠无一事,卧听箫吹落云边。
双调忆江南 闻海楼诸兄并鉴公诸贤常州雅聚同拈此调忆及昔年游江南事不胜感慨赋此却寄
江南地,风物几千般。玉盏香团分社鼓,红桥碧水入梅天。烟雨画中眠。伤绮梦,芳绪久萦牵。斯世总如蜂蝶困,此心空羡鹭鸥闲。那更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