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干本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在翰苑。”当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在“玉堂(翰林院)深处 ”,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在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摇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 ,归去 ”,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
“江上一犁春雨 ”,是说春雨喜降 ,恰宜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 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
“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在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在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其九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元丰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与几先自竹西来访庆老,不见,得与徐君卿供奉、蟾知客东阁道话久之
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蒋颖叔皆次韵。穆、至二公以为不可许,独颖叔不然。今日颖叔见访,亲睹此石之妙,遂悔前语。仆以为晋卿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风騣掠原野,电尾捎涧谷。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 其一
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清庙幸同观济济,丰年喜复接陈陈。雍容已餍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辇路归来闻好语,共惊尧颡类高辛。
壶中九华诗,并引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腹中灵液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浏览全部 3321 首
如梦令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後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出市得鳜鱼成六言
长铗归来有鱼,状似松江之鲈。为向东坡传语,醉卧黄公酒垆。
如梦令 江村 其一
芳蕨桃花江渚,管领渔蓑归去。唱起竹枝词,独自轻移柔橹。深处,深处,添得半篙春雨。
归九峰道中
四五叠峰深处,归去开荒南亩。是非不得扶犁,春晓一蓑烟雨。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并序 其三
玉砌雕阑,朱门紫陌,争似道人茅宇。樽有新醪,盘无兼味,自傍小溪垂缕。富贵何淫,贱贫亦乐,此外更无他语。有时将、明月为家,或共白云为侣。还俯视、六合之间,茫茫何物,不入灵台丹府。绿水青山,野花啼鸟,已把此心留住。梦熟黄粱,尘飞沧海,转首便为千古。问雪堂、归去何时,江上一犁春雨。
拟送别
孤舟暮归去,别路江南树。烟外有钟声,故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