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干本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在翰苑。”当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在“玉堂(翰林院)深处 ”,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在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摇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 ,归去 ”,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
“江上一犁春雨 ”,是说春雨喜降 ,恰宜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 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
“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在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在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从来不著万斛船,一叶渔舟恣奔快。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山头卧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诗人空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寻常债。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 其一
车轻马稳辔衔坚,但有蚊虻喜扑缘。截断口前君莫问,人间差乐胜巢仙。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 山阴陈迹 其三 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
东川得望郎,坐与西争重。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耸。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遥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拥。看画古丛祠,百怪朝幽拱。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醉乡追旧游,笔阵贾余勇。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西风吹好句,珠玉本无踵。
绝句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后离离湖上花。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浏览全部 3321 首
如梦令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後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出市得鳜鱼成六言
长铗归来有鱼,状似松江之鲈。为向东坡传语,醉卧黄公酒垆。
如梦令 江村 其一
芳蕨桃花江渚,管领渔蓑归去。唱起竹枝词,独自轻移柔橹。深处,深处,添得半篙春雨。
归九峰道中
四五叠峰深处,归去开荒南亩。是非不得扶犁,春晓一蓑烟雨。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并序 其三
玉砌雕阑,朱门紫陌,争似道人茅宇。樽有新醪,盘无兼味,自傍小溪垂缕。富贵何淫,贱贫亦乐,此外更无他语。有时将、明月为家,或共白云为侣。还俯视、六合之间,茫茫何物,不入灵台丹府。绿水青山,野花啼鸟,已把此心留住。梦熟黄粱,尘飞沧海,转首便为千古。问雪堂、归去何时,江上一犁春雨。
拟送别
孤舟暮归去,别路江南树。烟外有钟声,故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