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七月一日作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胡麻粥,云母汤)。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送元八归凤翔
莫道岐州三日程,其如风雪一身行。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到城来又出城。
东城桂三首 其二
霜雪(一作雪霰)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来出处之意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沈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庐山冈名)。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唯(一作准)拟捐尘事,将何荅宠光。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落老人追寻前约且结后期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和荅诗十首 和思归乐 其二 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一作铿)若金和丝。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浏览全部 3207 首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 其七
我闻瘴疠地,去者无生还。吾凡三十口,归来尽颓颜。死生非人能,得丧亦非天。张毅与单豹,要之皆偶然。
无为军界上遇太湖赵尉制府禀议
解后风尘底,周旋鞍马间。三杯送行色,一笑强开颜。夜宿煖汤市,晨炊冷水关。军前献筹策,第一守光山。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闇失庐山。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正月三日唐林夫舟中醉题
屡伏青蒲地,尝登群玉山。家贫甘远适,道直得生还。瘴疠讴吟外,风波笑傲间。今朝一樽酒,万事付酡颜。
送远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