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瀛奎律髓》:荀鹤诗晚唐之尤晚者。此全篇可观。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晚唐诗非不好,只是偏枯浅薄,无首尾。若此诗,亦可谓雅淡,且起结俱佳,可入中唐矣。纪昀:清而太浅。
《养一斋诗话》:《溪居叟》云:“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极有老气。然此诗前四句,亦云僧景云作,殆未必出其手。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或作[唐]景云 作
景云,唐代僧人,与岑参同时。《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这首五言律诗,以白描手法为一位隐居溪边的老人传神写照,以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溪叟的潇洒生涯。诗中的“溪叟”是僧人眼光中的溪叟,或者都富有禅味。
首联咏溪叟居住的环境的清静潇洒。上句着一“静”字,下句即以“溪鸟入门飞”反衬,以动写静,倍见其静、其幽、其雅,境界自出,妙趣天成,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颔联咏溪叟行止的自由潇洒。他终年以泛湖上垂钓为乐,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独来独往,如孤云野鹤,闲逸逍遥。这一联是全诗的主体,表明溪叟的高情雅致寓于“钓鱼”。
颈联咏溪叟饮食的素淡潇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陂泽,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又称茭白、菰米,可作饭。“荇”即荇菜,多生长于湖塘中,嫩时可供食用,细如丝,味肥美。这位溪叟以野菜为炊,食之甘味,足见其清心寡欲、返朴归真之状。“露香”与“烟暖”通感的艺术手法,有意美化溪叟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纯朴生活。
尾联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作结,这是全诗点睛之笔。“尘埃”指随风扬起的灰土,喻污染。语出《楚辞·渔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草衣”指结草为衣,古诗文中常用来指未出仕的在野之人。这一联与前三联处处呼应,深入一层提示溪叟的精神世界,完成了溪叟形象的多方位塑造。这位蝉蜕于浊秽、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溪边钓叟,不也很像沙门高僧吗?
--李旦初
出关投孙侍御
东归还著旧麻衣,争免花前有泪垂。每岁春光九十日,一生年少几多时。青云寸禄心耕早,明月仙枝分种迟。不为感恩酬未得,五湖闲作钓鱼师。
读诸家诗
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直应吟骨无生死,祗我前身是阿谁。
献新安于尚书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秋日卧病
浮世浮名能几何,致身流落向天涯。少年心壮轻为客,一日病来思在家。山顶老猿啼古木,渡头新雁下平沙。不堪吟罢西风起,黄叶满庭寒日斜。
旅舍(一作馆) 遇雨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伤病马
此马堪怜力壮时,细匀行步恐尘知。骑来未省将鞭触,病后长教觅药医。顾主强抬和泪眼,就人轻刷带疮皮。祗今筋骨浑全在,春暖莎青放未迟。
浏览全部 353 首
溪叟
溪翁居处静,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呈缪叔正
百里扁舟能作客,入门款语似无依。阿翁九月新成服,老父三冬未见归。江上黑风兼雨至,树头红叶带霜飞。伤心我亦如君切,有子天涯未授衣。
八翁吟十首 其三
磻溪溪畔钓鱼翁,濯缨溪水听溪松。龟猷未告非熊兆,渔蓑堪笑老龙钟。
水阁
欲雨不成雨,凉阴生四围。溪云浮阁动,沙鸟入门飞。身世此无事,乾坤聊息机。渔歌传别浦,柳外一船归。
余干月夜
风月随地有,溪山天下稀。临流醒客寐,静夜觉渔归。浥浥露侵鬓,飞飞萤点衣。鹭鸥栖亦稳,知我故忘机。
太湖恬亭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