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注释】: 《钓罾潭》是一首春江独钓的七律。“罾”(ZENG)是鱼网的一种,俗称扳罾;“罾潭”就是江中扳罾捕鱼的深潭。选择此处泛舟垂钓,正如船子和尚所授禅机那样,“垂纶千尺,意在深潭”。因此,此诗除题首着一“钓”字和首联以“渔矶”点题外,始终不在“钓”字上做文章,而只是一味渲染钓境的清幽静雅和景物的优美迷人,造成仙境般的氛围。 诗以“境静江清无事时”领起,这个“境”自然是钓境和禅境的统一,或者说是以钓境为禅境,开头便给人以超尘绝俗之感。“红旌画鹢动渔矶”一句点题,写垂钓者把绘有彩鹢的钓船停在钓矶旁,船上的红旗迎风飘动。一笔带过,点到为止,鱼情钓况一律略而不提。 贯休毕竟没有船子和尚那么超脱。他虽少年出家,身处唐末乱世,却也曾遍访侯门,广事干谒,因此于“无事时”之外尚有“有事”之时,也是很自然的。“心期只是行春去”就表明了他心中所想的事。古时太守于春季时巡视所管州县,督促耕作曰“行春”。贯休没当过太守,却很关心太守的事。这与“日暮还应待鹤归”当然是矛盾的。“白鹤”历来就是得道成仙的象征,佛家也以“鹤树”指佛或佛寺。“待鹤归”自是出家人本色,怎么又想起“行春”之类的俗务呢?贯休就是这么个人。他隐居杭州灵隐寺,曾怀诗拜访吴越王钱镠,诗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镠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肯接见他。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毕即拂袖而去。这个不正是表现了他“行春”与“待鹤”的内心矛盾吗? 这种内心矛盾只有在垂钓如禅定的境界中才能消解。“风破绮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岛花飞”,正是这位诗僧在大自然怀抱中求得心理平衡的形象化观照。你看他:独倚钓舟,静心息虑,眼望美丽如绘的彩霞被风吹散,从高耸云际的山寺旁流过;高歌一曲《阳春白雪》,虽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却也余音袅袅,随着小岛上的落花迎风飞舞、回旋荡漾,岂不是飘飘欲仙了吗?这一联使人领悟了钓境美的极致。 尾联“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正是诗僧自我解脱的心理写真。他所追求的终究是一个仙字。从前文的“境静江清”、“红旌画鹢”、“风破绮霞”、“人歌白雪”,到结尾的“玉浪翻翻”,所有意象凝结为“仙舟”的感受。这是禅心独悟的感受,野鹤孤云别有天的感受。 --李旦初
怀南岳隐士二首 其二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上东林和尚
让紫归青壁,高名四海闻。虽然无一事,得不是要君。道祗传伊字,诗多笑碧云。应怜门下客,余力亦为文。
行路难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五首 其四
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无情之物尚如此,为人不及还堪悲。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
春游灵泉寺
水蹴危梁翠拥沙,钟声微径入深花。嘴红涧鸟啼芳草,头白山僧自捍茶。松色摧残遭贼火,水声幽咽落人家。因寻古迹空惆怅,满袖香风白日斜。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斲成。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余声。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
得桂为边辟,翩翩颇合宜。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岛侧花藏虎,湖心浪撼棋。终期华顶下,共礼渌身师。
浏览全部 762 首
泛舟横大江
大江修且阔,扬舲度回矶。波中画鹢涌,帆上锦花飞。舟移历浦月,棹举湿春衣。王孙定若远,讵待送将归。
句
鳌分双岛江心寺,鹢散连樯海面舟(金山寺)。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诏游。四面看人随画鹢,中流合乐起眠鸥。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不为禁钟催入宿,前峰月上未回舟。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和铁崖小临海十首 其四
海门棹驭出,鲸吼浪花飞。孔翠排旌盖,云昏黄鹤矶。
吴兴道中
二月苕溪水浸矶,舟行终日漾清晖。红深杜牧寻春路,绿上元真钓雨衣。西塞山前鱼正美,东林寺里鹤应归。何时却许浮家住,卧听渔歌无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