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二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唐诗鼓吹注解》:此因登楼而有感也。……望风烟之色,感怀乡之思,目穷千里,不因春色而亦自悲伤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赋景新切,寓感宏深。陈继儒曰:登眺情景,口边眼边。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登楼对景,更不别睹,斗地出手便先写一樯,下即急写汀洲,又急写云树,并不问此樯属何人,到何处,早已一片心魂弥梨麻罗,一递一递,竟自归去也。因言出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首四句下)?此即趁势转笔,写是日归心刻不能待也。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末四句下)。
《唐诗贯珠笺释》:通身线索相通。
《唐诗成法》:声调高亮,情致缠绵,十郎固是才子。
《大历诗略》:是诗颔联用事真切有味也。读书、远游,岂两事哉!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倏而魏,倏而汉,又倏而至于今,干年犹恨速,亦事之无可如何者也。欲住不可,欲归不能,欲不住不归又无所之,一日即为长,此真善于言愁者矣。
《历代诗法》:对此茫茫,百端交集。
《养一斋诗话》:较之吴融《鹳雀楼》诗“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诸句,稍有诗局。然前半平适落套,后半粗率任情,去王、畅二诗,终不可以道里计。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邠宁春日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城傍少年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送襄阳李尚书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浏览全部 192 首
浣溪沙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浣溪沙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谁把閒愁付绿杨
谁把閒愁付绿杨,我疑浑是别离肠。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
河中感怀寄诸兄
何处依依动客愁,蒲津云物迥高秋。河声近挟中条雨,关势遥分太华旒。人代茫茫双去鸟,夕阳渺渺独归舟。京华故国俱千里,心折西风鹳雀楼。
楼居
秋光清接眼光寒,碧落茫茫碧海宽。月堕树根当岳顶,天垂河气湿栏干。元龙百尺情犹在,黄鹤千年迹未残。最是夕阳烟雨后,不堪直北望长安。
游万盛堡堂村
垒垒梯田上,停车觅旧踪。四围春树绿,一抹夕阳红。事往随流水,时来趁好风。长标犹在望,迤逦远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