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明天,走向前途,该怎么办呢?他觉得明天恰同昨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本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倪其心)
长干行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北客真三公,朱衣满江中。薄(一作日)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今本无以上四句)。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送客还幽州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一作纵)遣乘春更北飞。
边思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秪将诗思入凉州。
柳杨送客
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益)。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广宣)。
浏览全部 192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