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韶关报》:韩愈重来粤北多遗篇
作者:谢健朝
唐代文学家韩愈,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其长兄韩会被贬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南下,那时,他才十岁。两年后,其兄病故,韩愈随嫂郑氏返河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时,唐德宗不准减免租税,身为监察御吏的韩愈即上疏为民请命。因措词激烈,触怒皇帝,结果被贬连州为阳山县令。韩愈重来粤北,入境先问俗——向张公使君借阅《韶州图经》(早期地方志书),即兴作诗云: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信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
可见,韩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风物、山川地貌等情况,以便日后尽“守土者之责”。韩愈在阳山有惠政,但史籍无详细记载,只说他“有爱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阳山县城尚存他当年垂钓之处所,称“韩文公钓鱼台”,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题字,叫“贤令山”。这也许是“有爱在民”的根据和后人对他敬仰的佐证吧?他在阳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为教科书,故有“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的佳话。他重来粤北多遗篇,有《燕喜亭记》、 《宿龙宫滩诗》、《贞女峡》、 《游同官峡》、 《别知赋》、 《送区册序》、 《衙斋有怀》和《湟水答张十一功曹》等。 (载1986。12。20《韶关报》)
幽怀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 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花源
源上花初发,公应日日来。丁宁红与紫,慎莫(一作切勿)一时开。
送陆畅归江南
举举江南子,名以能诗闻。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鸾鸣桂树间,观者何缤纷。人事喜颠倒,旦夕异所云。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岁晚鸿雁过,乡思见新文。践此秦关雪,家彼吴洲云。悲啼上车女,骨肉不可分。感慨都门别,丈夫酒方醺。我实门下士,力薄蚋与蚊。受恩不即报,永负湘中坟。
郴口又赠二首 其二
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隔墙闻欢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娇儿好眉眼,裤脚冻两骭(下晏切)。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音患)。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音栈)。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普患切)。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五患切)。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浏览全部 453 首
次韵温菊庄大参
浣花溪上草堂閒,多在青松白石间。不与风云重入梦,每逢山水一开颜。慕陶兴寄霜前菊,和杜诗成雨后山。闻道年来倍强健,溪藤高拄看云还。
大涤洞天留题
君看万事等虚舟,一任星星两鬓秋。惟有林泉久成癖,每逢佳处为迟留。松桧参天几万株,清阴夹道暑全无。暗泉深洞尤难写,拟借君诗作画图。
题都御史所藏钱舜举山水
霁翁山水旧驰名,此卷今看笔更精。一瀑漏岩飞雪练,数峰当户列云屏。杖藜僧入松间寺,策骑人过柳外亭。佳境如斯在何处,扁舟便欲访蓬瀛。
乡居杂咏七首 其五
早稻将登插晚秧,天然图界界青黄。开门便拟江乡老,菡萏风生午枕凉。
丁巳十二月二十六日过吾村早饭宿后溪三首(并序) 其二
出处平生岂有心,心忧时事力难任。饱看雁荡佳山水,却入江西剑戟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