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以浅近自然 、通俗流畅的语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长的笔法,借思妇捣衣的活动,抒写了思妇对征夫的无尽思念和她们内心巨大的孤寂,痛楚。全词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深长。
词之首句“斜月下 ”,交代时间;“北风前”,交代气候、节令。深秋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北风送来了阵阵凛冽的寒气。那如水的月光,勾起了思妇对远戍边地亲人的思念,那刺骨的北风,催促着她们尽快赶制寒衣。自然洗练的六个字,勾画出一幅渺远、凄清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中,远远近近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砧杵声 ,急促沉重,捣之欲穿。词由从前人诗句代出,前人有诗云“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庾信《题画屏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但其重点是落在“捣欲穿”三字上,词人突出的是砧杵声的急促沉重。从这撼人心魄的杵声中,付出思妇对亲人的体贴、关怀和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声传情,不言情而情自见。“不为捣衣 ”句进一步向深处开掘,勒笔作势,陡起波澜,挥笔在句首冠以“不为”二字。明言思妇们不是为了捣衣而彻夜不眠,从而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句通过近乎无理的夸张描写,达到了深刻表现主题的效果。短短的一夜在思妇看来有如漫漫长年那样难以消磨,细细品味,言外有多少缠绵执着的思恋和肝肠欲断的痛苦啊!正象绝望的人常常用酒精来麻醉自己那样 ,“愁多梦不成”的思妇,也试图以不停地捣衣来减轻自己心灵上无法承受的负担,来熬过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孤寂的漫漫长夜 。 虽然作者写的是破除今夜夜如年 ”,但思妇心中的痛苦,又何尝能“破除”呢?那“捣欲穿”的砧杵声,正倾吐着这种难以诉说、难以“破除”的痛苦。
这首词继承了乐府诗、民间词的优良传统,语浅情深,诚挚感人,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力量。
中吕宫丑奴儿二首 其二 苗而秀
吴都佳丽苗而秀,燕样腰身。按舞华茵。促遍凉州、罗袜未生尘。□□□□□□透,歌怨眉颦。张燕宜频。□□□□、□□□□□。
木兰花/玉楼春
嫣然何啻千金价。意远态闲难入画。更无方便只尊前,说尽牵情多少话。别来乐事经春罢。枉度佳春抛好夜。如今触绪易销魂,最是不堪风月下。
古捣练子 剪征袍
抛练杵,傍窗纱。巧剪征袍斗出花。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
渔家傲 其二 游仙咏
啸度万松千步岭。钱湖门外非尘境。见底碧漪如眼净。岚光映。镜屏百曲新磨莹。好月为人重破瞑。云头艳艳开金饼。传语桂娥应耐静。堪乘兴。尊前听我游仙咏。
更漏子 □□□
酒三行,琴再弄。宛是和鸣双凤。罗斗帐,绣屏风。浓香夜夜同。去年欢,今夕梦。怊怅晓钟初动。休道梦,觉来空。当时亦梦中。
登黄楼有怀苏眉山
登黄楼,望黄州,黄州望不见,楼下水东流。水流何可留,浮云更悠悠。伤心泽畔客,憔悴楚兰秋。
浏览全部 916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