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以浅近自然 、通俗流畅的语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长的笔法,借思妇捣衣的活动,抒写了思妇对征夫的无尽思念和她们内心巨大的孤寂,痛楚。全词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深长。
词之首句“斜月下 ”,交代时间;“北风前”,交代气候、节令。深秋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北风送来了阵阵凛冽的寒气。那如水的月光,勾起了思妇对远戍边地亲人的思念,那刺骨的北风,催促着她们尽快赶制寒衣。自然洗练的六个字,勾画出一幅渺远、凄清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中,远远近近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砧杵声 ,急促沉重,捣之欲穿。词由从前人诗句代出,前人有诗云“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庾信《题画屏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但其重点是落在“捣欲穿”三字上,词人突出的是砧杵声的急促沉重。从这撼人心魄的杵声中,付出思妇对亲人的体贴、关怀和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声传情,不言情而情自见。“不为捣衣 ”句进一步向深处开掘,勒笔作势,陡起波澜,挥笔在句首冠以“不为”二字。明言思妇们不是为了捣衣而彻夜不眠,从而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句通过近乎无理的夸张描写,达到了深刻表现主题的效果。短短的一夜在思妇看来有如漫漫长年那样难以消磨,细细品味,言外有多少缠绵执着的思恋和肝肠欲断的痛苦啊!正象绝望的人常常用酒精来麻醉自己那样 ,“愁多梦不成”的思妇,也试图以不停地捣衣来减轻自己心灵上无法承受的负担,来熬过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孤寂的漫漫长夜 。 虽然作者写的是破除今夜夜如年 ”,但思妇心中的痛苦,又何尝能“破除”呢?那“捣欲穿”的砧杵声,正倾吐着这种难以诉说、难以“破除”的痛苦。
这首词继承了乐府诗、民间词的优良传统,语浅情深,诚挚感人,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力量。
阻风白鹭洲招讷上人
凤皇台下凤皇巢,白鹭洲边白鹭涛。舟未解维先望见,风能传语更相招。江南春物为谁好,淇上归心不自聊。何日结茅钟阜尾,幅巾相对一方袍。
题承天寺竹轩
征衫初解就僧床,惠我翛然一枕凉。赤日黄尘畏途里,此君风味可能忘。
游夷门资福佛祠园
百根高树挂凌霄,鶗鴂飞来深处巢。心喜它年有归著,白衣居士此诛茅。
南歌子 其一
绣幕深朱户,熏炉小象床。扶肩醉被冒明珰。绣履可怜分破、两鸳鸯。梦枕初回雨,啼钿半□妆。一钩新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
乌江石跂觜晚望有怀
山色相衔类太行,江流东去亦浑黄。鲈鱼鲙美招来客,鸿雁书迟梦故乡。五斗月支何足道,一帆风便可能忘。归田有计非今日,莫把移文揭草堂。
赋得枕上闻雁
朔吹飘惊雁,寒声彻枕前。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莓苔与菰米,何处是湘天。
浏览全部 916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