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十二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仙宫房内对联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红楼梦十二曲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薄命司对联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曲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浏览全部 92 首
咏西施
浣纱白石上,本住越溪滨。一入吴王苑,遂为倾国人。春华娇艳质,秋水助精神。寄谢东邻女,双蛾莫效颦。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双溪八景八首 双溪清涨 其六 秋浦浣纱
苧萝山下女儿娇,回首吴宫恨未消。独立西风缘底事,效颦空自逞妖娆。
西施咏(一作篇)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一作暝)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一作要)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一作常)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
溪水溪花一样春,东施偏让入宫人。自家未必无颜色,错绝当年是效颦。
观盖叫天
誓将粉墨写春秋,一代宗师已白头。家在钱塘江畔住,闲教儿女练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