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评介]册子上暗指晴雯的这幅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ч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这比喻晴雯的处境十分恶劣与危险。
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女婢中,性格极其鲜明的一个,她具有烈火一样的反抗精神。就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说,她是个“身为下*”的奴隶,她处于封建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底层,连籍贯姓名都不知道。但是,她并不自轻自*,保持了做人的尊严。她身为女奴,却“心比天高”,丝毫不屈服于封建统治者的淫威,也不受封建势力的收买,始终表现了大胆泼辣、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斗争精神。她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在封建宗法制度奴役下劳人民最富贵的性格。
晴雯蔑视礼法,偃蹇反俗,锋芒毕露,不向浊恶势力屈服,自然就成了封建卫道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主子容不得她,奴才们也容不得她,结果就会“招人怨”,“诽谤生”,最后被迫害致死,这是晴雯悲剧命运的客观必然性。她是《红楼梦》人物中,塑造得十分出色、非常感人的形象之一。她的这种可贵精神,为后来的评家、读者所赞颂。作者把晴雯安排在十二钗图册的首位,爱憎是很分明的。
红楼梦十二曲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红楼梦十二曲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第十七回回前诗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浏览全部 92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