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首诗,起序诗的作用。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最的一部长篇小说。二百多年来,它在人民中间广为泛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奢侈、残酷、贪婪、虚伪等形形色色的罪恶真实地表现出来,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封建末世地主阶级行将崩溃的真实画卷。
据有关记载,作者曹雪芹在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是,这一段生活并不太长,后来他的父亲因事被革职、抄家,家境便走向衰落。举家由宁迁京,居住在北京西郊的“旗地”,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穷困日子。这倒使他与社会有了广泛的接触。
由于作者亲身经历并感受到了贵族家庭由极盛走向极衰这一巨大变化,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痛恨这个大家族的一切丑恶现象,诅咒它的种种罪恶,看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经残破。但对这个大家族的崩溃又不免惋惜与眷恋,所以他对封建社会这个残破的“天”,不是抱着掀翻的态度,而是想去修补,挽回本阶级的颓势,但又找不到“补天”的方法。这首诗是“顽石”的自叹,实际上也是作者的自白,充满了诅丧、矛盾的心情。“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就是他对现实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而艰辛凄苦的生活遭遇,又促使他对自己的经历去作痛苦而深刻的回顾。“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厅传?”这可以说明作者写这部书的思想动机与意图。《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的描写,形象而又深刻地提示了封建社会这个“天”的种种裂痕及其必然崩溃的命运。
红楼梦十二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寄生草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红楼梦十二曲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嘲顽石幻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金陵十二钗正册 贾迎春
子孙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浏览全部 92 首
人物吟
人盛必有衰,物生须有死。既见身前人,乃知身后事。身前人能兴,身后事岂废。兴废先言人,然后语天地。
哭冯深居常簿
泛宅江湖上,萧萧两鬓皤。只知衣可典,不厌客来多。文富家安有,名高实若何。身前身后事,令我起悲歌。
哭冯深居常簿
泛宅江湖上,萧萧两鬓皤。祇知衣可典,不厌客来多。文富家安有,名高实若何。身前身后事,令我起悲歌。
答王按治求乃翁挽四绝 乐善堂 其四 吴山寿藏
山隐一抔土,人思百代传。无穷身后事,未若子孙贤。
挽李成之待制六丈三首 其一
高论嵇中散,行吟楚大夫。笑谈虽自若,放逐竟何辜。浮世终难料,苍天不可呼。莫论身后事,忠义付诸孤。
徐倅尊人挽诗二首 其一
教子成名岂偶然,存心积善契苍天。独工学问驰清誉,旁习阴阳得异传。煞有哀荣身后事,不差生死梦中言。欲占厚德看铭志,七十之期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