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
千林同霢霂,一室淡虚明。余润浮窗眼,轻寒入鸟声。纷纷度陇白,亹亹逼人清。相对焚香坐,油然道气生。
与所盘诸君会石幡还和杜老曲江韵
青禽竹上弄毛衣,飞来檐头唤不归。清景每于诗里见,羁愁惟到海边稀。僧回古殿山矾落,客散风斋蝙蝠飞。独得青山已惆怅,此情犹是片时违。
新月
斗柄犹未酉,明生已自庚。月光本端正,人见有亏盈。寂感此太极,炎凉彼世情。徘徊花影下,独自掩柴扃。
跋巨然晓意 图
秋曙已生白,朝暾尚潜红。是时天地气,正在贞元中。千峰虽历历,众树犹濛濛。群动又将作,平秩一日东。洒然人欲尽,天理将昭融。静(汲本作閒)窗自展玩,妙处谁能穷。
伯恭侄家书所见 其二
百舌在墙头,其子在墙根。飞飞拾虫蚁,哺之何殷勤。
夜诵
夜诵琅琅罢,山斋人迹无。虫声助叹息,月影伴清癯。黄卷十年子,青灯一腐儒。时危无用处,我自笑非夫。
浏览全部 349 首
感寓 其八十七
吾观天下理,聚散不可期。纣聚尘台财,武王乃散之。财聚则民散,古语岂吾欺。财散则民聚,君人所宜思。此理自分晓,而人多自迷。矧兹聚敛臣,为利日孳孳。财乃民之命,民则邦之基。观风亦何人,能无采吾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五十五
易之为书,弥合天地。五十乃学,师则有是。子能受授,洗心传世。知机其神,宜被厥祀。
咏茅山元符万宁宫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气合于无,与形俱升。孰希其风,必静必清。寥寥久哉,乃发先生。帝用尊之,载召来廷。乃亲其人,燕见妙语。乃锡命书,迨其俦侣。因其故庐,启此新宇。像图仙真,上肖帝所。神笔榜之,龙凤轩翥。天锡皇帝,聪明孝友。抱一用中,以绥九有。遐迩率从,尊道熙功。有欲求之,与在斯宫。作为好歌,以诏无穷。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彼呱呱者,其孰弃之。彼嬛嬛者,其孰收之。彼禽何知,能字其雏。飞前则顾,饥啄则呼。孰谓斯人,禽之不如。彼雏之微,皆得所依。婉娩其音,婆娑其衣。孰谓斯人,乃独无归。我号斯言,以告采诗。
赠饶仲信静镜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坤不一静,静翕动辟。艮不一止,动静以时。本体如是,偏主则非。惟学初机,贵以静入。以至终养,贵以静习。本体既然,动静一如。乾坤合德,无二无余。心为天君,尊无伦比。圣贤言心,初无论拟。心比于镜,佛说云然。镜虽有光,孰拟心天。镜光则死,心光则活。活则不滞,死则不豁。佛法寂灭,匪乾匪坤。若复本心,非彼能昏。人以欲动,非动之性。所以贵静,自动自静。其道光明,无物可并。惟省尽伦,是为全人。眼高四海,至此乃真。
视民诗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有作有迁,无迁无作。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左右惟一,出入惟同。摄仪以引。以遵以肆(音曳),其风既流,品物载休。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既柔一德,四夷是则。四夷是则,永怀不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