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梳头二首 其一
白发三千丈,斯言若未公。下梳惊落雪,倚槛且晞风。自笑双蓬鬓,今成一秃翁。晨招幸无与,姑免诮头童。
闻陈元履除诸军审计司
老去呆衫合付人,除书一昔到柴门。无才空负凝旒眷,有婿初承结绶恩。未办功名酬父祖,并将佔毕付儿孙。幸然官事渠能了,且注田家老瓦盆。
智永千文真草帖赞
兴嗣次韵成一家,作者更书遍河沙。几年真草分正葩,变现要作千体夸。谁知笔椽出袈裟,如摧犀角抽龙牙。墨池摹仿纷天华,尚想字母真摩耶。
忆昔二首 其一
忆昔绍兴际,垂髫游上都。舜廊时访道,禹殿日陈谟。士肄几三代,儿嬉遍九衢。謏闻仍有幸,犹及拜先儒。
陈僧智永归田赋帖赞
平子作赋,六一著录。前乎一千年,既传于草堂之手。后乎四百载,仍托以稗官之目。衡制永述,修题珂续。
李玄胄清慎帖赞
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清乎慎乎,有余缊乎。二者之间,吾其隐乎。
浏览全部 770 首
米元章临谢安八月帖赞
八月一帖,无为宝晋之刻,则其初也。兵燬而后重取而镌,遗其精而得其粗也。京口供军之碑,绍兴所传,芾之书也。此帖亦其同时,同出于尚方之储也。芾之嗜帖,所谓麻纸十万,足以验其平生之工夫也。字与跋皆不同,盖所临虽出一手,而其所得之时日则殊也。供军帖字之所以寡,出于率意之真,而此二帖则皆临而非摹也。京口海岳,芾所居也。两临本之并传,尚可以见其人之绪余也。
二蔡(京、卞) 陪辅展晤二帖赞
王氏之鬻他帖也,有纸缫其间。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曰予闻之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使名节足以齐驰(聚珍版作驱),亦何羡乎二难。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艺称者,斯亦足以观矣。
故赠谏议大夫了斋陈公真赞
如玉之温,有睟其容。如山之峙,有主其中。论事有蓍龟之审,知人如衡鉴之公。金百鍊而不耗,水万折而必东。置死生于一拾,会理事而皆融。吾不知其谁氏之学,混儒释而为宗。兹其所以为了翁者欤。
郗恢授衣帖赞
郗姓三传而至恢,晋代七革而为唐。书以世而能,摹以久而彰。予将因高平之奕叶,而撷千古之遗芳。于戏道徽,尚其不亡,兹其足以侈摹帖之藏。
薛稷夏热帖赞
帖中月字用武后书体,因其时也。魏字纷如葩叶之当风,转而奇也。溯晋千年,如极如驰也。既宜于今,而于古亦师也。既变于己,而于人亦资也。米芾有言,功名不如翰墨。抗少保而跻之,谓五王其卑也。予固从而贵其帖,而亦未暇辨其是非也。
张文忠(商英) 至都帖赞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亦犹即绍圣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虽曰自盖,断犹可识。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