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悼陈伯修殿院 其二 其一
喜从杨子过江湄,惹起浮生一段悲。不见武林吟笑侣,却来京口看铭诗。
桂枝香 其二
插云翠壁。为送目,入遥空,见山色。金鼎丹成去也,晋朝高客。百花岩下遗孙在,赋何人、离尘风骨。翠微缘近,希夷志远,洞天踪迹。近剑有、为龙信息。怪潭上灵光,雷电相击。尤好风波乍霁,鹭汀斜日。倚栏白尽行人鬓,但沈沈、群岫凝碧。利名休事蝇头,飞舠送君南北。
览武夷记
武夷山中十三子,邂逅相寻良有以。顷向上筵何事醉,一时谪在人间世。八百年后还升真,武夷真君真主人。天台有籍安得知,不谒子骞谁与祈。紫云中下龙潭雨,尤喜张仙好诗句。
赠传神师
阙下游多日,溪边过几春。数图人欲活,一笔自如神。不写俗中态,漫留云外身。丹青如模我,道貌似山人。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四
片片榆飘荚,累累蚌剖胎。遽将天晓报,频把岁华催(道观)。
酬淄守见寄 其二
海岱东边第一州,幸持龙虎节来游。湖光照我清如鉴,未暇回头看急流。
浏览全部 732 首
治平寺清音堂
普门以眼听,观音以耳观。谓得观听真,竟被耳眼瞒。瞎却观音耳,聋却普门眼。万法本来空,蒙头都不管。君不见大藏五千四十八卷,第一句如是我闻无着处。
思惟相观音赞 其一
春禽昼啼,秋虫夜吟。有耳皆闻,何独观音。如是而知,如是而觉。面目现前,超诸余学。
法眼禅师真赞
八万四千,大悲宝目。问此多目,孰为正观。惟阿那律,无目而视。问此真目,毕竟安在。是法眼者,犹为金屑。有法无眼,有眼无法。稽首导师,五蕴皆寂。悲观慈观,等大圆镜。颓然方床,如梦中事。山河大地,一切消陨。
入定观音赞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于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无眼耳鼻舌身意,互显这义亦寂灭。亦无在土妙色身,亦无种种音声相。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和丁浚明戏萧济夫 其一
生世才如石火光,应怜不早见卢郎。碧蟾自合来栖月,黄耳何缘得上床。但使知音同卓氏,何妨服猛似梁鸯。观音妙相谁能测,暂化身为无厌王。
读韩诗
酒力如春风,入眼能生花。好书如故人,相对宜擎茶。醉读昌黎诗,万象莽无涯。宝鼎留古字,逼视惊聱牙。清镜写物形,酷肖无舛差。有时恣恢奇,月黑鬼盈车。有时出清新,日升天卷霞。大巧反若拙,夸目时尚奢。傥有弦外音,千古惟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