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王仲诚舒啸堂
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余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复决堤作一首
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旁多聚观者,缩项胆为落。僻居少过从,閒庭堕斗雀。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偈四首 其四
马祖有伴则来,彭公死时即道。睡里虱子咬人,信手摸得革蚤。
百丈大智禅师真赞(并序)
以实问答,空可青黄。以意求道,神落阴阳。阴阳不测,脱略阴界。青黄摸画,果因不昧。我有大机,佛无密语。如师子王,露地方踞。称性文字,随分丛林。如以妙指,发和雅音。同世之波,寿九十二。护持心宗,谥曰大智。
宣和七年重阳前四日余自长沙还鹿门过荆渚谒天宁璋禅师留二宿作此
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
大风雪中迪吉老寻余钟山二首 其一
风声卷地奔万马,雪花连空若推下。道人轩渠何所来,笑里丹砂不知价。
浏览全部 1809 首
赠鉴上人
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
诗偈 其十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颂十六首 其一十三
武帝功德人天果,圆觉无功真到心。清净本然谁会得,碧萝深锁古山岑。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四十八
无忧树下风如箭,九龙吐出水含毒。涓滴沾身痛入心。霎时吹面刀剜肉。不知悉达为何因,才出母胎罹此酷。后代儿孙忍见渠,一年一度香汤浴。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只恐不是玉(佛生日)。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三二
普贤身相无有二,八万四千毛孔刹。一一毛孔一如来,一一如来一塔庙。舍利坚固金刚身,虚空可坏此不朽。女子陈氏报劬劳,一一塔庙一瞻礼。满足八万四千拜,尽诸毛孔无有遗。所获功德不可量,正与普贤行愿等。用严数父及慈母,遍及法界诸有情。永离苦海證菩提,悉得心空超彼岸。
减字木兰花
蛮触非是。识破心颜如弃*。痼疾云山。猿鹤相陪尽日闲。一壶风月。清净光明相照彻。内外俱空。无执空心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