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佛鉴兴修天宁而大檀越辐凑六月初吉有双莲开殿庭之西池作此
露井银床照碧苔,地灵献瑞亦奇哉。将成万寿千楹构,故遣双莲一夜开。
送僧归石门
曾学云庵逸格禅,别来江柳几春烟。相逢水寺初尝橘,忽忆风檐共擘莲。遥想到山寒食后,却思分首上元前。与谁振策西湖路,清晓一声啼杜鹃。
圆上人觅诗
平生百态不挂眼,倚杖看云慵解包。湘水丛林多古格,何妨一钵稳安巢。
涟水观音像赞(并序)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初到善溪慧照庵寄张无尽五首 其四
世辩不妨无骨舌,好山难绊自由身。从教折脚铛儿笑,且欲南来识凤麟。
旃檀四十二臂观音赞(并序)
汝意有言,枯杌作鬼。我心不生,髑髅则水。乃知妄觉,一法成二。湛然圆明,百千一耳。稽首大士,应物而形。随其小大,如谷答声。千臂执持,千眼观照。以无心故,受用俱妙。臂如青春,藏于化身。随其枝叶,疏密精神。唯此瑞相,四十二臂。不越径寸,庄严毕备。清凉宝月,或慈或威。如欲举足,花轮乘之。碧螺之间,有佛俨容。如蟭螟虫,巢蚊睫中。隐于石间,显出蚌蛤。以无碍慈,不择清浊。我观震旦,种性猛利。由闻思入,甘露灭地。愿加被我,障尽心开。如观世音,无碍辩才。我说此偈,万象合掌。何以无碍,敲空作响。
浏览全部 1809 首
自戏三绝句 心重荅身
因我疏慵休罢早,遣君安乐岁时多。世间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闲奈我何。
公会亭 其二
吏罢得休沐,襟怀萧散中。静时飞蝶梦,閒处上皇风。稚筱因依碧,疏花磔索红。素餐无所事,天幸一衰翁。
记忆即书 其十
此生百念已灰寒,薄幸休疑会合难。剩有丹诚心一点,可怜无计剖君看。
漫成
时事含胡里,年华转烛间。利名多噂沓,贫贱觉安閒。致主知无术,归休幸有山。茅堂一尊酒,时得慰愁颜。
朱君以建昌霜橘见寄报以蛤蜊
赠我以海昏清霜之橘,报君以淮南紫唇之蛤。橘肤软美中更甜,蛤体坚顽口长合。开花结子幸采摘,没水藏泥岂蕲得。二物同时有不同,赋形与性由天公。请君下箸聊一饱,莫索珠玑向此中。
吴推官同昌甫诸人饮涧上
世味嚼蜡尔,临风强吟哦。故人今谁来,门前车马多。招邀忽聚集,款曲成婆娑。齿发我已老,岁月如掷梭。有酒不为饮,奈此好事何。分题咏清趣,但恐俗所呵。吴侯金闺彦,公余乃相过。欢笑酬座人,时春复清和。濯我涧上泉,因之而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