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七言律诗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评析

《猗觉寮杂记》:

郑谷《海棠》诗云:“秾丽正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百花惟海棠未开时最可观,雨中尤佳。东坡云“雨中有泪益凄怆”,亦此意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郑谷《海棠》诗云:“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前辈谓此两句说尽海棠好处。今(韩)持国“柔艳着雨更相宜”之句,乃用郑谷语也。又:《复斋漫录》云:郑谷《蜀中海棠》诗二首,前一云:“浓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一云:“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近世陈去非常(尝)用郑意赋海棠云:“海棠默默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虽本郑意,便觉才力相去不侔矣。

《瀛奎律髓》:

三四似觉下句偏枯,然亦可充海棠案袓也。末句有风味,恨不得如是蝶之宿于是花。

《唐音戊签》:

“梁广”善画花木,与“莫愁”两人名为对。俗本改为“果信”,可为喷饭。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流走,非偏枯。情对情,景对景,方谓不偏枯;情对景,景对情,又谓是变体:梦中之梦!冯班:次联好。三四流水对,非偏枯。何义门:起句妙绝,便知是海棠。纪昀:三四似小有致,终是卑靡之音。

《唐诗鉴赏辞典》: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春风仿佛着意吹来一种特别鲜艳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携酒对赏,赋诗称赞了。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

(何国治)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