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桑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一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二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三章)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四章)
按:隰桑四章,章四句。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一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二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三章)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四章)
按:隰桑四章,章四句。
《毛诗注疏》:《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疏]“《隰桑》四章,章四句”至“事之”。○正义曰:君子在野,经上三章上二句是也。言小人在位,无德于民,是亦小人在位之事也。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者,即上三章下二句及卒章是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兴也。阿然,美貌。难然,盛貌。有以利人也。笺云:隰中之桑,枝条阿阿然长美,其叶又茂盛可以庇荫人。兴者,喻时贤人君子不用而野处,有覆养之德也。正以隰桑兴者,反求此义,则原上之桑,枝叶不能然,以刺时小人在位,无德于民。○难,乃多反。庇,必利反,又彼备反。荫,于鸩反。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笺云:思在野之君子,而得见其在位,喜乐无度。○乐音洛。注下皆同。 [疏]“隰桑”至“如何”。○正义曰:言隰中之桑,枝条其阿然而长美,其叶则其难然而茂盛,其下可以庇荫。人往息者,得其凉也。以兴野中君子,其身有美德,可以覆养,人事之者,蒙其利也。既隰中之桑盛如此,则原上之桑不能然,是不可以庇荫也。犹野中君子德如是,则在位小人不能然,为不能覆养也。由小人在位而无德,故今思见在野君子而尊事之。若既得见在野之君子,置之于位,我则其为喜乐,知复如何乎!言其乐之甚也。○传“阿然”至“利人”。○正义曰:阿那是枝叶条垂之状,故为美貌。难为叶之茂,沃言叶之柔,幽是叶之色。言桑叶茂盛而柔软,则其色纯黑,故三章各言其一也。由叶茂而荫厚,所以庇荫,人息者得其凉之利,故言难然有以利人。言有此荫凉以利人,以喻君子之亦有德泽以利人也。○笺“隰中”至“于民”。○正义曰:以有阿之下,别言其叶,则阿非叶状,故枝条长美。《菀柳》云“不尚息焉”,则知举此茂美,亦取庇荫为喻,故兴在野君子有覆养之德也。知反求此义者,以序言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为相对。今举隰而无原,故知有反求之义,以比小人无德于民矣。诗中单言隰者多矣,若“隰有苌楚”,不必反以对原,唯义所在,故不同。故《夏书》传曰:“下湿曰隰。”桑非能水之木,而言隰桑美者,以桑不宜在停水之地,宜在隰润之所。隰之近畔,或无水而宜桑,以今验之,实然者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沃,柔也。○沃,乌酷反。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幽,黑色也。幽,于虬反。既见君子,德音孔胶。胶,固也。笺云: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胶音交。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笺云:遐,远。谓勤藏善也。我心爱此君子,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我心善此君子,又诚不能忘也。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臧,郑子郎反,王才郎反。 [疏]笺“孔子”至“诲乎”。○正义曰:引《论语》者,彼以中心善之,不能无诲,此则中心善之,故心不能忘。其义略同,故引以为验。 《隰桑》四章,章四句。
《诗经通论》: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本韵。○兴也。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本韵。○兴也。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本韵。○兴也。心乎爱矣,遐不谓本韵。矣!中心藏之,何日忘本韵。之。赋也。 此思见君子之诗,亦不知其何所指也。何玄子曰:「朱子谓『此喜见君子之诗,词意大概与菁莪相类』,今细味实有不同者。菁莪取兴自『中阿』而『中沚』,而『中陵』,有离潜向升之象。此三章但皆曰『隰桑』耳,隰者卑下之地,其非在高明之位可知。况『其乐如何』,『云何不乐』,又皆未有是事而假设之语乎!」
【隰桑四章,章四句。】